山西保险业为农户筑起抗旱保粮防线
日期:09-17
植保无人机喷洒出细密的“药雨、肥雨”,为久旱的麦田送来及时雨。央视新闻视频截图
向无人机内装喷洒液。
开栏语
在金融高质量发展号角声中,山西保险业深入贯彻落实新“国十条”与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勇担使命,锐意创新。聚焦民生所盼,服务实体所需,积极落实金融五篇大文章,为保障三晋百姓福祉、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保险动能”。
为生动展现山西保险业落实“五篇大文章”的实践成果,山西省保险行业协会联合《山西晚报》共同开设《聚焦山西保险业“五篇大文章”》专栏。本专栏将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多元形式,对我省保险业在落实金融五篇大文章中的探索与实践,在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西篇章中贡献的保险力量进行深度翔实的报道,讲述保险守护美好生活的山西新篇。敬请关注!
今夏,山西临汾部分地区遭遇历史罕见干旱,小麦生产面临严峻挑战。山西保险业以“防灾减损”为核心,创新实施“一喷三防”主动风险管理行动,通过科技赋能精准施药、无人机统防统治等举措,为农户筑起抗旱保粮防线,开创农业保险从“灾后赔付”向“事前预防”转型的实践范本。
洪洞县作为我省的小麦主产区,今年遭遇到十几年没有过的干旱天气,连续超过半年没有有效降水。尤其是小麦成熟前的灌浆期是籽粒形成和充实的关键阶段,需水量占整个生育期的30%-31%。此时得不到充足的水分,会导致籽粒干瘪,影响产量。
除了有限的井水浇灌之外,当时缓解旱情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实施小麦“一喷三防”作业。早些年的“一喷三防”主要是在小麦生长中后期喷杀虫剂,只能起到防虫、防病等作用。随着科技进步,近几年在杀虫剂基础上又加入了叶面肥和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喷洒,增加的营养剂能让小麦更加健壮,防止倒伏,防御干旱。如今的“一喷三防”,“一喷”指的是一次性使用杀虫杀菌剂、叶面肥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混合喷打,“三防”指的是防治小麦穗期病虫、防止小麦早衰、防范干热风,再加上利用无人机可以实施大范围喷洒。“一喷三防”成为这两年国家为减少干旱可能引起的减产而在粮食产区推行的一项针对性举措。
在中央补助资金支持的基础上,今年,山西省财政也安排了专项资金持续开展“一喷三防”工作。但政府补贴资金只够正常年份喷施一次。眼看着旱情持续,当地的农业干部向各保险公司寻求帮助。
从灾后理赔向灾前服务转变,就是要把保险理赔资金提前拿出来一部分,用于小麦“一喷三防”作业。5月18日前后,天气预报显示当地将会有一次持续三天的高温天气,最高温度达40℃,极有可能引发干热风灾害,必须在高温天气出现之前再实施一次“一喷三防”。这就意味着,保险公司必须在三天之内把资金拨付到位。
中国人寿财险临汾市中心支公司连夜和省公司沟通,第二天早晨基本上就批复了资金,在洪洞县甘亭镇富强村开展“一喷三防”防灾减损增收活动,组织专业人员调配了科学配方的药物,利用植保无人机对甘亭镇的麦田进行喷洒作业,以实际行动助力农业生产,保障夏粮丰收。
与此同时,面对持续高温与土壤墒情恶化的双重压力,平安产险临汾中心支公司也迅速启动“卫星遥感+气象预警+无人机作业”三级响应机制。依托该公司自主研发的“农险鹰眼”灾害监测系统,精准锁定受灾区域坐标,结合小麦生长周期制定“一地一策”防治方案。当地农户表示:“往年遇到干旱,我们只能干着急。现在保险公司能提供防灾服务,无人机一来,我们省事多了。”数据显示,项目累计覆盖小麦种植区1.14万亩。
从“事后赔”到“事前防”,中国人寿财险临汾市中心支公司和平安产险临汾中心支公司积极推动农业保险从传统“灾后赔付”向“灾前预防”跨越,不仅为农户织密了“风险防护网”,更彰显了现代保险业“保民生、稳经济、助转型”的社会价值。随着无人机、AI等技术在农险领域的深度应用,以“主动防灾”为核心的风险管理新模式,将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力量。
山西晚报·山河+记者 薛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