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是人民的子弟兵。1937年8月,面对民族的危亡,红军主力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旋即奔赴抗日前线,浴血奋战,先后取得了平型关、雁门关、阳明堡等战役的胜利,振奋了民族的抗日情绪,从此“八路军”一名为天下知。
八路军是一支抗日的军队、一支战绩赫赫的威武之师。黎城县西井镇下寨村中有一通“抗战三周年纪念碑”,其文写道:“抗战三年来,八路军战绩最巨,处境最苦,而前途却最为光明远大而可与山河并存不朽。回忆平津失陷之时,敌势猖獗,社会混乱,不可言状。直至八路军健儿开赴前线,一歼敌寇于平型关,再焚敌机于阳明堡,方使全国战局渐趋稳定,激发起全民抗战胜利之信心。此后,华北各省、大江南北,无不有八路军之辉煌战绩。”
八路军是一支人民的军队、一支民族解放的先锋军。全面抗战爆发之后,面对民族危亡,晋中市左权县芹泉镇中店村箕岗庙中的一块“烈士碑记”记载道:“幸有八路健儿挺进敌后,平型关一役首建奇功,使敌人再不敢孤军深入。”“国人不忍视日寇之蹂躏,复仇之烽火遍燃妇孺之心胸。”受此影响,芹泉镇先后有赵银贵、刘玉喜、连三有、胡来地等同志参军,其中,赵银贵“在武乡战役中,为完成战斗任务,亲挂电线接近敌人,不幸被敌发觉,饮弹而倒”。刘玉喜在百团大战中“与敌搏斗,奈因寡不敌众,光荣殉国于石家庄附近”。“踏烈士之血,相继而参军者又有连三有同志、胡来地同志,一则于一九四三年七月参加左权独立营;一则于一九四五年七月参加胜利军”“前者牺牲于文峰塔,后者牺牲于冀鲁豫边区济宁县”。他们都是来自三晋大地的普通儿女,他们亦是中华民族优秀子孙,鲜血浇染了祖国的大地。
八路军是有着无数优秀儿女、领导敌后人民坚持抗战的国之柱石。自日寇侵略以来,血染神州,面对此情此景,“共产党八路军领导着无数的优秀儿女,发动了敌后的游击战争,与敌后人民共同坚持华北抗战。在敌寇的心脏里建立了无数的抗日根据地,树立了光辉的民主政治,保卫了华北人民利益”。对此,立于襄垣县王桥镇普通村的“殉国烈士碑记”不由感慨而言“此种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为国为民革命气节实可钦佩”。
诚然如此,“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辈出的民族”。十四年的抗战异常惨烈,全面抗战以来的三晋大地更是烽烟屡起,三晋儿女与八路军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积极参军参战,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
贾登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