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山西晚报

早期干预很重要 别等忘记一切才重视

日期:09-16
字号:
版面:第10版:健康       上一篇    下一篇

  • 扫码看视频

  •   每年9月是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月,9月21日是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阿尔茨海默病已经成为严重影响老年人群体健康的常见疾病。那么,什么是阿尔茨海默病?早期有哪些症状?该如何预防?就这些问题,山西晚报·山河+记者采访了太原市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李建华。
       阿尔茨海默病是怎么回事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起病隐匿、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也是老年痴呆最常见的类型。”李建华介绍说,该病主要病理特征为大脑内β淀粉样蛋白沉积和tau蛋白缠结,导致神经元大量死亡。人的大脑中有数百万个神经元,它们通过突触连接形成复杂网络,负责思维、记忆和情感功能。而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中,神经元会逐渐受损甚至死亡,尤其是大脑中负责记忆的海马区最早受到影响。
      李建华用一个形象的比喻解释道:“就像一块橡皮擦,慢慢擦去一个人的记忆、思维和能力。”患者最初可能只是忘记最近发生的事情,随着病情发展,会逐渐丧失语言能力、空间辨别能力、认知能力和基本生活自理能力,最终身体各个系统功能失调。
      阿尔茨海默病通常发生在65岁左右的人群中。李建华指出,该病的进展一般分为三个阶段:临床前期,即脑部已有病理变化但无明显症状;轻度认知障碍期,表现为有轻微症状但尚未严重影响日常生活;痴呆期,则症状明显且功能受损。这种渐进式的发展模式使得早期发现和干预成为可能,为延缓疾病进展提供了宝贵的时间窗口。
      别把“老糊涂”不当回事,早期信号要认清
      “很多人认为老年人记忆力下降是正常现象,这种误解常常导致延误诊治。”李建华强调,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症状主要集中在“记忆、生活能力、行为的变化”,如果家人出现以下情况,一定要提高警惕。
      记忆力减退:尤其是近期记忆障碍,刚发生的事情就忘记,而远期记忆相对保留。例如:做完饭忘记关煤气、重复询问同一个问题、忘记重要约会等。
      情绪变得反常:原本温和的人突然困惑、多疑,焦虑、易怒或是变得沉默寡言,对以前喜欢的唱歌、打牌等活动毫无兴趣,不愿见人,做什么事都提不起劲。
      说话“卡壳”、词不达意:说话时“卡壳”,话到嘴边说不出来,或者表达混乱、用词错误,反复重复某个词。
      做决定变得困难:以前熟练的做饭、穿衣等日常行为,突然变得手忙脚乱——比如忘记穿衣步骤、炒菜加三次盐,买菜算不清账、甚至把拖鞋放进冰箱等。
      “如果发现家中老人有上述症状,且持续超过两周,就需要警惕了,应及时到正规医院老年病科、神经内科或记忆门诊就诊。”李建华表示,医生会通过多维度老年综合评估、认知量表测试、影像学检查、血液学检查等方式,进行专业评估并给予个体化治疗。
    预防阿尔茨海默病,要关注这些危险因素
      李建华介绍,该病的危险因素分为不可控和可控两类。不可控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家族史等,而可控因素主要涉及血管相关风险、生活方式和社会心理因素等。大量科学研究表明,积极的生活方式干预可以显著降低发病风险或延缓疾病进展。
      不可控因素主要受遗传和生理规律影响。年龄是最主要的风险因素,65岁以后,患病风险每5年大约翻一番,85岁以上人群患病概率为20%30%,部分可达50%,这与大脑神经细胞随年龄增长出现的自然老化、功能衰退密切相关。
      家族史也是重要预警信号之一。若父母、兄弟姐妹患有阿尔茨海默病,本人患病风险会比普通人群高2-3倍。某些特定基因(如APOE
    ε4)会显著增加患病概率。此外,女性患病比例高于男性,这可能与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以及平均寿命更长有关。
      可控因素主要包括高血压、高胆固醇、糖尿病、肥胖等慢性疾病,这些都会损害血管,减少大脑血液供应,导致脑细胞受损。例如,中年期高血压患者晚年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比血压正常者高50%,因此长期规范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和体重,对大脑健康至关重要。
      不良饮食习惯(如高糖、高盐、高饱和脂肪)会加剧血管硬化和炎症;吸烟与过量饮酒也会直接损伤血管和神经细胞,显著增加脑动脉硬化风险;长期缺乏脑力活动、社交隔离、熬夜和缺乏运动,则会导致神经突触连接减少、认知储备不足,进一步加剧认知衰退。
      预防重于治疗,建立“护脑”生活方式
      虽然目前还没有完全治愈阿尔茨海默病的方法,但通过积极预防可以延缓发病和进展。李建华表示,预防是一个长期过程,需从中年甚至青年时期开始重视,建立“护脑”生活方式。“虽然年龄和遗传我们无法选择,但通过积极管理生活方式,我们完全有能力为自己构建一道坚固的‘认知防护墙’。”
      首先要有效控制基础疾控,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对预防阿尔茨海默病至关重要。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和肥胖都是认知衰退的可干预风险因素。建议定期监测血压、血糖和血脂,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干预。
      同时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他建议,经常阅读、下棋、打牌、学习新技能,保持大脑活跃;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太极拳等,增强心肺功能和脑供血;采用地中海式饮食,多摄入蔬菜、水果、全谷物、鱼类,适量坚果和橄榄油,限制红肉和饱和脂肪;积极参与社区活动,保持社交网络,与家人朋友定期聚会;定期体检,有效管理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胆固醇等慢性病;戒烟限酒,保护听力,避免长期处于噪音环境;保持积极乐观心态,及时治疗抑郁和焦虑。
      “阿尔茨海默病虽然不是正常衰老,但年龄增长确实是最大风险因素。”李建华强调,65岁及以上老年人应每年接受一次认知筛查。如确诊,应坚持早期治疗、长期治疗、规范治疗和终身管理。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加深,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数量持续增长,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提高公众认知、早期发现和干预至关重要。在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到来之际,李建华呼吁:“关心身边老年人的认知健康,不要将记忆衰退视为正常老化。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能够有效延缓疾病进展,提高患者和家庭的生活质量。同时,社会应更加关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及其照护者的需求,建设更加友好和支持性的环境。”

    山西晚报·山河+记者 李喜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