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罗永浩与西贝之争,成为互联网上最大的热点。西贝太原门店的现状如何?9月15日,山西晚报·山河+记者进行了实地探访。
9月15日中午12时,太原市小店区茂业天地二期西贝门店略显冷清。西贝门店门口的一排座椅上,空无一人。店铺入口,几名工作人员热情地招待顾客入座。
山西晚报·山河+记者刚刚坐定,一对夫妻就前来用餐,他们是西贝的常客。问起有没有关注到近日的预制菜争议,两人表示看到了,但均表示对自己选择餐厅没有什么影响。“看重的是这里干净、卫生,服务也挺好。”女士表示。一名之前常带孩子来西贝就餐的女士,看了网上各大媒体热传的视频后,明确表示不愿意再带孩子去吃。对于预制菜之争,不少消费者认为,商家应该明示。
山西晚报·山河+记者一行2人共点了3个菜和一个馒头、一个黄馍馍和一碗稀饭,花费共计266.9元。点餐结束后,服务员拿出计时沙漏承诺说,25分钟内将完成上菜。山西晚报·山河+记者拿出手机进行计时。上来最快的是橄榄油炒三种蘑菇,用时4分钟;9分钟后,烹香黄金豆上桌;蒙古牛大骨在13分钟后完成上菜;上来最慢的是手工戗面馒头,用时近13分钟。
山西晚报·山河+记者咨询工作人员,能不能参观厨房?一名张姓的服务人员解释说,近几日有不少顾客进入后厨参观甚至拍摄,出于食品安全的考虑,按照总部要求,目前顾客不能进入厨房参观,但可以在玻璃外面观看菜品制作过程。
网络上的争议对店铺客流有没有影响?该工作人员说,工作日午餐是店铺客人最少的时候,店铺客流最多的时候是周末,很多孩子休息,店铺会承办很多生日会等活动。在该工作人员看来,此次事件对太原本地店铺有影响,但影响不算大。
山西晚报·山河+记者注意到,店内就餐客人中,以年轻人为主。约1个小时内,有20座左右客人完成就餐。
9月15日,西贝发布致歉信,称将尽可能把中央厨房前置加工工艺调整到门店现场加工,并宣布10月1日前进行9项调整。当晚,已有多家西贝门店称已收到调整通知。
山西晚报·山河+记者 郭卫艳
链接
什么是预制菜?
2024年3月21日,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其中明确:预制菜也称预制菜肴,是以一种或多种食用农产品及其制品为原料,使用或不使用调味料等辅料,不添加防腐剂,经工业化预加工(如搅拌、腌制、滚揉、成型、炒、炸、烤、煮、蒸等)制成,配以或不配以调味料包,符合产品标签标明的贮存、运输及销售条件,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的预包装菜肴。
从菜肴属性看,仅经清洗、去皮、分切等简单加工未经烹制的净菜类食品,属于食用农产品,不属于预制菜。速冻面米食品、方便食品、盒饭、盖浇饭、馒头、糕点、肉夹馍、面包、汉堡、三明治、比萨等主食类产品不属于预制菜。
此外,连锁餐饮企业广泛应用中央厨房模式,其自行制作并向自有门店配送的净菜、半成品、成品菜肴,应当符合餐饮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中央厨房制作的菜肴,不纳入预制菜范围。
预制菜定义中强调“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加热是指将食品加热到可食用状态的过程,即针对已经预加工熟制的产品在食用前的简单复热。熟制是指经炒、炸、烤、煮、蒸等将食品熟制的过程,即在预加工阶段并未完全熟制,需要彻底熟制后方可食用。不经加热或者熟制就可食用的即食食品及可直接食用的蔬菜(水果)沙拉等凉拌菜不属于预制菜。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
目前消费者普遍关注餐饮环节预制菜使用情况,《通知》要求,各有关部门要统筹发展和安全,督促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按照预制菜原辅料、加工工艺、产品范围、贮藏运输、食用方式等要求从事预制菜生产经营活动。大力推广餐饮环节使用预制菜明示,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