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山西晚报

那次学农实现了苹果自由

日期:09-03
字号:
版面:第07版:往事       上一篇    下一篇

  我在太行子弟学校上学期间,遵照“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最高指示”,参加过若干学工学农劳动。但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去省农科院位于北营地区的果园摘苹果的一次劳动。
  那时,生活水平还比较低,水果还没有成为人们日常的标配。去农科院果园摘苹果,最大的吸引力在于劳动的同时,可以大饱口福,敞开肚皮随便吃。
  摘苹果那天,同学们自带午餐。在35%细粮供应的情况下,家长能给烙一张葱花油饼带上已经不错了,绝少有同学带面包香肠。临出发前,带队老师再三交代,进了果园,要听从工人师傅的指挥,让摘哪一片就摘哪一片。苹果可在果园里随便吃,但绝不要带出果园。同学们异口同声保证:遵守劳动纪律。在欢快的气氛中启程,我们不知不觉便从太行子弟学校步行到了省农科院果园。
  进入苹果园,果香扑面,沁人心脾。放眼望去挂满枝头的累累硕果,好似绽开笑脸,欢迎我们的到来。果园的师傅们已经给我们做好了准备工作,提篮、大筐、人字梯。果园里的苹果大致有两种——青“国光”、黄“香蕉”。果园师傅交代我们,摘苹果首先要注意安全,其次要保质保量。攀爬上树时,不要摇晃树枝,以免苹果落地摔坏。摘苹果,不能凭蛮力硬往下拽,要轻轻扭一下,苹果就下来了。篮子里的苹果往筐里倒时,要轻拿轻放,以免碰伤果皮,影响存储。
  我们的任务是先摘“国光”。干活前,果香已经让人的馋虫不断往外爬了,我迫不及待地选了一个青中带粉的大号“国光”,一口下去,脆爽惬意。苹果树不是很高,有的站在地上踮起脚尖就能摘到,有的爬到树上就能够到,只有少数挂在树梢上的需要借助人字梯才能摘下来。同学们自发地开展起劳动竞赛,你追我赶,一篮篮苹果装满了树下的大筐,同学们的热汗顺着脸颊滚落到地上。
  午餐时,果园职工食堂窗口卖的是浇西红柿鸡蛋卤的红面剔尖儿,并为同学们免费提供热水。同学们吃着父母给带的食物,喝着职工食堂的白开水,感悟学农劳动的意义。
  下午,我们开始采摘黄香蕉苹果。这“黄香蕉”,不仅颜色像香蕉,香气也和香蕉相似。有了摘“青国光”的经验,摘起“黄香蕉”更得心应手,事半功倍。下午四点多钟,我们就圆满完成了预定任务,告别了果园。
  半个世纪过去了,去农科院果园摘苹果的学农劳动却记忆犹新,那是在计划经济时代,我第一次实现了“苹果自由”。“青国光”“黄香蕉”的“香气”,至今还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

解延忠(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