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山西晚报

被草木治愈的苏东坡

日期:09-01
字号:
版面:第14版:文化       上一篇    下一篇

  命途多舛的苏东坡,一生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无论到哪里,他都能与山川土地为友,与自然草木相伴,振作精气神,活得热腾腾。他好美食,好品茗,好采药,好游山林,无不与草木有关;他的画作,他的诗文,他的政绩,他的名号,无不有草木的影子。可以说终其一生,是草木丰盈了他,治愈了他,成就了他。
  苏东坡少年时就喜欢种树,一生中种松树尤多,有诗文为证:“予少年颇知种松,手植数万株,皆中梁柱矣”“我昔少年日,种松满东冈”“我独种松柏,守此一寸心”……在安葬父母亲和发妻王弗的故乡老翁山下,他更是“手植青松三万栽”,所以后来才会在悼亡名作《江城子》中写道:“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高中进士四年后,苏东坡到陕西凤翔任职,他在官舍庭院里建了一个上好的花园,在花园里种了30多种花草。他还治理了当地的饮凤池,种植莲藕和柳树,发展成今天的凤翔风景名胜——东湖公园。
  被贬湖北黄州后,苏东坡很快便适应了乡野田园生活。他喜欢站在山坡上眺望葱绿原野,喜欢在西邻的竹林浓荫中消磨长夏,喜欢饭后在一棵山楂树下散步,喜欢喝得微醺在草地上睡到暮色沉沉,喜欢独自一人漫游于绿水青山,喜欢物色松树、桑树、枣树、柳树、茶树、翠竹、海棠、橘树等各色花木种在自家院里,甚至做出“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的痴举。
  黄州五十亩的东坡荒地让苏东坡成为“东坡居士”,他从士大夫变身“农夫”,整日开垦荒地,清理茨棘瓦砾,挖渠引水,种桑刈草,从故乡四川托人寄来蔬菜种子。当他看到播种的土地上冒出绿苗时,看到种植的麦子获得丰收时,看到稻茎茁壮在微风中摇曳时,看到蔬植在月光下沾满露滴闪烁如明珠时……他欢喜得像个孩子,得意写道:“某现在东坡种稻,劳苦之中亦自有其乐。有屋五间,果菜十数畦,桑百余本。身耕妻蚕,聊以卒岁也。”他觉得自己与他仰慕的田园诗人陶渊明越来越像了,创作的和陶诗多达124首。
  前后两次任职杭州,苏东坡疏浚西湖,修建苏堤,“堤成,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可以说他护住了“杭州的眉目”,惠及千年后的今天。
  苏东坡与常州也缘分甚深。他曾暗中在常州太湖左岸的山中买了一块田地,作为老年退隐之地,并“种柑橘三百”。他后来也确实是终老于常州。常州市苏东坡纪念馆有一个雅名——藤花旧馆,只因苏东坡在离世前一个多月,寓居此地时曾手植一棵紫藤树。
  年近花甲,苏东坡被贬到广东惠州,满城葳蕤的亚热带植物如橘树林、甘蔗林、荔枝树、香蕉园,还有槟榔树,都让他觉得新奇、喜悦。在河边一座小山顶上他盖了所精雅的房子,请当地一位太守为他物色花木,在房子南边的空地上种了橘子树、柚子树、荔枝树、杨梅树、枇杷树,还有几株桧树和栀子树等,怡然自得。
  又三年,苏东坡被贬谪到琼崖海岛,他经常在槟榔树下席地而坐,与当地人闲谈为乐。空暇无事时,他就到乡野采茶采药,并考订药的种类,写医学笔记。
  从走出眉州到终老常州,苏东坡这一生都在用脚步书写着诗与远方。他无论走到哪里,无论顺境逆境,都心怀草木,“植此青绿”:在故乡眉山种荔枝、种松树;在凤翔种莲藕、种柳树;在黄州种黄桑、种稻麦;在杭州种翠柳、种芙蓉;在阳羡种海棠,在惠州种橘树,在各地种竹子……他还在定州文庙前院种了两棵槐树,千年不衰,被称为“东坡双槐”,入选“中华人文古树保护名录”。他种下的不仅是草木,也是种下宁静,种下诗意,种下希望。
  正因为苏东坡心怀草木,爱怜草木,能以草木洗濯心灵,能从草木中汲取力量,灵魂中自带草木的芬芳与坚韧,所以任何境遇都无法打败他,所以他成了文化艺术史上的一棵参天大树。

□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