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山西晚报

“党建红”引领“气象蓝”

日期:08-29
字号:
版面:第09版:机关党建·风采       上一篇    下一篇

  • 沁河流域气象部门举行“两省五市六县”联学联防融合共促研讨交流会。

  • 沁水县气象局开展“干旱洪涝早预警科技支农稳民心”活动。

  • 泽州县气象局工作人员开展气象助农服务。

  •   在全面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背景下,晋城市气象局以“党建红”引领“气象蓝”,将政治优势转化为事业发展动能,走出了一条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品质之路。自1986年建局以来,一代代晋城气象人始终锚定“服务民生、赋能发展”的初心,接续奋斗,屡创佳绩。特别是2020年以来,该局坚持以党建工作为抓手,在全市气象部门大力推进“心气象”党建品牌创建提升,并于2024年获评晋城市直工委“五星级”党建品牌,市局党支部还先后被省气象局、晋城市直工委表彰为“先进基层党组织”,成为基层党建的标杆样本。
      立足新起点,晋城市气象局以“五大工程”为框架搭建品质党建体系,头雁工程激活“领航效应”,筑基工程筑牢组织根基,强学工程凝聚思想合力,先锋工程彰显担当本色,融合工程打破发展壁垒。从沁河流域“两省五市六县”联学联防机制的创新实践,到“党建+气象+一地一特色”模式在蚕桑生产、三文鱼养殖、红薯种植、文旅康养等特色产业的深度赋能,每一项探索都紧扣“高质量发展”主线。既让党建工作有温度、有实效,也让气象服务精准对接地方发展需求。
      近日,山西晚报·山河+记者走进晋城市气象局采访时发现,通过党员积分制管理压实责任,依托职工书吧与单身公寓建设凝聚人心,晋城市气象局正以“心气象”品牌为旗帜,将党建优势持续转化为破解气象服务难题、助力乡村振兴、保障民生安全的强大动力,为新时代基层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提供着可复制、可推广的“气象方案”。
      书记讲堂激活“头雁效应”
      头雁工程以“抓书记”为核心,旨在激发基层党建活力,强化“雁阵领航”的发展格局。市县两级联合举办的“书记讲堂”是头雁工程的一大亮点,通过组织党支部书记在全市气象部门开展理论宣讲、经验分享和思想交流,进一步激发“雁群效应”,推动形成“头雁领航、雁阵齐飞”的工作格局。依托这一平台,基层党建活力被充分激发,“雁群效应”也得以有效发挥。
      2024年以来,在举办的2期“书记讲堂”中,全市气象部门各基层党组织书记纷纷走上讲台。沁水县气象局党支部书记刘鹏结合当地三文鱼养殖气象服务实践,以《党建引领精准服务,破解特色产业气象难题》为题,分享支部工作与产业需求绑定的做法;高平市气象局党支部书记杜建华围绕“五彩农业”服务案例,拆解“书记带头调研+党员分片对接”的工作机制;陵川县气象局党支部书记牛玲莉从党的人文关怀视角出发,以《关爱抑郁症》为题开展专题授课,通过举例、摆数据和互动,引导职工正确认识抑郁症、关爱抑郁群体,重视心理建设、塑造健康人格,以良好状态投入气象事业;泽州县气象局党支部书记韩宇光则以《“妈”越来越强,我越来越“狂”——从武器装备发展感受自信》为主题,从国防武器装备这一独特视角切入,结合我国国防领域发展成果,带领职工重温中华民族发展与崛起之路,让大家从装备发展中感受民族自信与中华民族的智慧、勤劳、不屈精神。这些带着“泥土气”、沾着“业务味”的分享,内容丰富又极具感染力,在全市气象部门掀起了“书记带头、党员发力、群众参与”的党建热潮。泽州县气象局年轻党员听完讲堂后,主动申请加入“农田小气候观测党员小组”,仅半个月就完成5个特色种植基地的观测设备巡检,生动呈现了“头雁领航、雁阵齐飞”的良好态势。
      沁水县气象局局长刘鹏表示,“书记讲堂”为“头雁们”搭建了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优质平台,他将把学到的好经验转化为激发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党员侯海棠也说,要紧跟“头雁”不掉队,在推进晋城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融合工程架起“连心桥”
      融合工程紧扣“党建+”工作思路,积极开辟党建与业务融合新路径。结合山西省气象局“1237”行动,晋城市气象局牵头建立沁河流域气象部门“两省五市六县”联学联防融合共促机制,通过党建联学、信息共享、技术交流等举措,着力提升流域气象监测预报预警能力与防汛应对水平,推动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同、区域一体的工作格局。
      2024年10月18日,山西晋城、长治、临汾与河南焦作、济源等多地的40余位代表齐聚交流研讨会,不仅共同签署《沁河流域气象部门“两省五市六县”联学联防融合共促合作协议》,更现场破解3个实际难题。针对沁河上游安泽段与下游沁阳段预警时效差问题,沁河流域六县气象局党员组建联合技术组,约定共享雷达拼图和水文气象数据;晋城市局与济源市局的党员围绕“夏季暴雨落区预报偏差”展开专题讨论,当场确定每月开展1次跨区域预报复盘。此前,晋城、临汾两市气象部门联合开展“联学联防”主题党日活动时,双方党员沿沁河实地考察12个监测站点,发现并修复3处数据传输故障,使流域暴雨预警时间平均提前8分钟,真正将“党建联学”转化为“业务协同”的扎实成效。
      在深化党建与业务融合的同时,晋城市气象局还积极探索“党建+气象”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模式。立足地方特色与资源优势,创新打造“党建+气象+一地一特色”服务体系,将气象服务与气候康养、五彩农业、蚕桑产业、避暑旅游等领域有机结合。阳城县气象局党支部牵头成立蚕桑服务创新团队,把主题党日活动融入为农服务实践,与乡镇、村级党支部开展“三联促三动”活动,针对性开展桑树晚霜冻害研究,为蚕桑生产趋利避害,助力全县蚕茧产量占全省86.8%、蚕桑综合产值达3亿元;沁水县气象局为华北地区最大淡水三文鱼养殖基地提供专业气象服务,推动养殖从“看天吃饭”迈向“知天而作”,年产量超900吨,带动农民增收致富;高平市气象局深耕“五彩农业”气象服务,既为特色农作物提供“定制化”保障,又为文旅活动筑牢气象防线,激活地方经济活力;陵川县气象局以“党建+避暑旅游”模式赋能,助力王莽岭景区成功创建国家级、省级“避暑旅游目的地”。
      筑基、强学、先锋三项工程激活党建动能
      除此之外,晋城市气象局还在推进的筑基、强学、先锋三项工程,既各有聚焦又协同发力,为品质党建体系筑牢根基。
      筑基工程以夯实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为目标,针对部分县局党建力量不足、新成立党支部经验欠缺的问题,创新建立“1+1”联合创建机制,通过基层党组织间的联学联建联创、经验分享、技术支持实现优势互补。以高平局与泽州局的试点为例,半年联合创建成效显著。去年汛期前,两局联合开展“党建+汛期联防”主题党日,高平局带着成熟的预警响应流程台账,与泽州局共同梳理历史暴雨数据、修订《区域联防应急预案》;针对泽州局新人多、业务基础薄的情况,两局气象台台长合编《基层台站业务操作手册》,高平局党员骨干分3批跟班带教,让原本需3个月独立上岗的新人20天就熟练掌握基础预报流程。如今泽州局不仅完成支部与工会组建,今年春季防雹时还凭共享的雷达数据提前15分钟发布预警,减少农户损失近20万元,区域气象服务协同性明显增强。
      强学工程着力凝聚务实笃行的“心”力量,构建“1+5+N”多元化学习模式融合共进机制,以党组(领导班子)理论学习中心组为核心定方向,搭配多元形式形成全方位学习矩阵。2024年夏天,阳城县气象局围绕“蚕桑产业气象服务”启动专项学习,先由领导班子理论学习中心组牵头,邀请农业专家、老蚕农开展“蚕桑气象需求专题研讨会”;再通过“三会一课”组织党员学习《农业气象服务规范》,借主题党日到蚕桑基地实地调研,青年党员还编成顺口溜向农户宣讲“桑树霜冻防御要点”;最后安排党员在蚕桑服务创新团队实践,汛期前依据总结的“晚霜冻预警指标”,提前3天向20个养蚕合作社推送防御建议,帮农户规避损失超500万元。实践后支部及时复盘,结合农户反馈优化“温度湿度双指标预警模型”,形成“学习—实践—再学习”的良性循环。
      先锋工程则以“党员突击队”为载体,通过“气象服务+”“志愿服务+”“攻坚项目+”三类突击队,充分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与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成为推动气象事业发展的“红色引擎”。7月晋城持续高温时,沁水县“气象服务+党员突击队”连续3天蹲守三文鱼养殖基地,每2小时监测水温与空气温度,结合预报模型算出“增大水流循环+增加水库补水量”方案,还协调水库管理局调整放水计划,最终让基地水温稳定在7℃-8℃,避免近千尾三文鱼死亡。而高平“问祖炎帝”马拉松赛期间,高平局“志愿服务+党员突击队”全程值守,赛前一周逐小时预报,赛事当天每30分钟更新现场天气,党员孙腾飞、赵苗清顶着35℃高温分别在起终点架设移动观测设备、连续工作12小时,保障赛事顺利进行。
      党建的“硬度”与“温度”筑牢发展根基
      采访中,山西晚报·山河+记者了解到,晋城市气象局以多元举措凝聚队伍力量。党员积分制管理实行量化考核,积分由日常、贡献、奉献三部分构成。日常积分聚焦参加组织生活、遵守纪律等义务履行情况,贡献积分关联岗位履职、获表彰、参与竞赛等工作实绩,奉献积分鼓励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为民实事,三类积分外的特殊事项经支委会研究可酌情加分,党支部同步建立动态管理台账,让党员表现有迹可循、有尺可量。
      职工书吧与单身公寓的打造,更让党建温度融入日常。书吧里,党史读物与气象专业书籍整齐陈列,午后常有职工捧着书坐在窗边的藤椅上,指尖划过书页时,偶有关于业务难题的讨论与党建故事的分享轻轻传开,成了党员群众充电学习、交流思想的“暖心角”;单身公寓则褪去了简陋模样,崭新的书桌、温馨的窗帘,墙角还摆着单位统一添置的绿植,年轻职工下班回来,不用再为住宿琐事烦忧,转身就能投入学习或休息。这些细微处的关怀,让党建不仅有制度的“硬度”,更有民生的“温度”,悄然凝聚起干事创业的合力。
      对此,晋城市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帅克杰表示,党建强则事业兴,“心气象”品牌的成长,本质上是把政治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的实践缩影。未来,他们将以更高站位深化品牌创建,不仅要让其成为凝聚干部职工的“精神纽带”,更要成为破解气象服务难题、赋能乡村振兴、守护民生安全的“红色引擎”,以党建引领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为晋城经济社会发展筑牢气象保障的“红色堡垒”。

      山西晚报·山河+ 记者 杨洲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