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山西晚报

京潞多元合作 赋能乡村振兴

日期:08-28
字号:
版面:第06版:社会直通车       上一篇    下一篇

  自北京市海淀区永定路街道与长治市潞州区五马街道建立对口合作关系以来,双方双向奔赴、同向而行,交流逐步深入,实现了从“握手”到“牵手”再到“携手”的历史性跨越。2025年6月,一趟开往北京的列车载着潞州区五马街道办事处的基层干部们踏上了取经之路。在海淀区永定路街道,他们看到的不仅是整洁的街巷、繁荣的商业,更是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
  “非遗工坊+社区商业”的发展模式、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完美结合,在永定路街道复兴路40号社区,五马街道的干部们第一次真切感受到,原来可用这种方式让传统手艺焕发出新的生机。
  “两者相融合的运作方式,真正开阔了我的视野。”五马街道党工委副书记、主任张飞说,“以前,总觉得我们这些老手艺过时了。现在才明白是我们没找对路子。”在永定路街道的启发下,大家一致认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而是要立足本地特色,盘活闲置资源、走出一条特色化的发展之路。
  “最大的收获不是具体方案,而是资源整合的思维方式。”在返程回长的路上,张飞说的这句话,道出了此次考察的最大价值。
  “南石槽村要构建多元产业融合发展格局;南山头村要深挖‘千年古槐’‘宰相文化’历史底蕴,建设花灯工坊、花馍工坊;中山头村要挖掘明清古建筑群人文价值;北董村集小蜜桃研学基地、山野里露营地、马场,打造游山水、娱营地、享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文旅项目;‘喜峰采采’要做大做强,将‘市场菜’变‘牌子货’……”考察返程后,五马街道召开专题研讨会,开始对辖区资源进行系统梳理,干部们你一言我一语的发言,碰撞出的是思想的火花、发展的思路,明确了要通过旧村改造、文化挖潜、服务升级等举措,推动乡村发展提质增效,让基层渐显生机与活力。
  思路既定,行动既出。“永定路街道的案例让我们明白,传统手艺要发展,必须走品牌化道路。我们要将花灯、花馍这些老手艺重新包装,通过提升品质、统一标识,打造具有南山头特色的文化品牌。同时借助与永定路街道的合作关系,为我们的手工艺品开拓更广阔的市场。”南山头村支部委员秦红霞说,经过前期的规划设计后,南山头村将村委会两处闲置院落进行重新修葺。
  “北侧这一处要改造成花灯工坊,南侧一处则改造为花馍工坊。”秦红霞说,目前200平方米的花灯工坊已初具雏形,正在进行粉刷墙面、通铺防滑地砖,等设备到位就能规模化生产了。南侧的花馍工坊更是寄托着村民们的期待。“做了十多年的花馍,终于等到这一天了。”潞州瑞福宣花馍制作技艺传承人李林几乎每天都要来工地看看进度,等花馍工坊弄好后带着学徒好好干,争取把这门手艺做大做久、传承下去。
  “半山听雨”茶馆以其独特的明清建筑风格,成为游客青睐的网红打卡地。走进茶馆,青砖灰瓦的院落与远处的山势相得益彰。“节假日基本满座,很多客人都是冲着汉服体验和投壶游戏来的。”工作人员张彩萍一边为客人表演茶艺,一边介绍着。
  塔岭山农业科技园里,采摘、露营项目吸引了不少家庭游客;挑糖画、赏舞狮、话家常、品戏曲……游客在青石板上交织的笑声与掌声中,见证了小空间承载大幸福的治理实践。
  “在海淀区永定路街道,学到如何整合资源、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我们将依托新建的文化广场,开展更多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吸引更多游客,进一步推动村落发展。”北山头村党支部书记闫向军说。
  “我们将以红色遗址为点,串联起革命历史记忆;以古村文化为线,展现传统村落魅力;以非遗工坊为面,打造沉浸式体验区,准确说就是要整合红色、绿色、古色资源,构建东山文旅环线。同时通过京长对接合作平台,将本地农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张飞说,我们要在工作中创新举措,因地制宜发展适宜的产业,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在发展中持续升温,这或许就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最生动的注脚。

石俊义 宋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