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做好城市工作⑥
郭艳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内在气质,赋予城市发展生生不息的力量。城市现代化不仅是高楼林立、产业兴旺,更体现出精神充盈、道德敦厚的文化风貌。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把“着力建设崇德向善的文明城市”列为城市工作7个方面的重点任务之一。
崇德向善的文明城市是以道德和伦理作为标准的城市,这不仅是物质文明的外在表现,更是精神文明的内在升华。建设崇德向善的文明城市要在文化的滋养涵育下形成与现代化人民城市相适应的思想观念、文明风尚、行为规范,推动城市风貌和群众面貌不断改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完善城市风貌管理,彰显城市特色。历史文脉是城市的记忆密码,人文地理是城市的个性标识,自然景观是城市的生态瑰宝,这三个维度共同构成了城市发展的文化DNA,是建设美好城市生活的宝贵资源。在建设崇德向善的文明城市过程中,强调完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完善城市风貌管理制度,保护城市独特的历史文脉、人文地理、自然景观。这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为城市未来发展注入文化根基。文明城市建设,要维护好城市文物资源的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功能统一性,统筹考虑建筑布局、产业结构、绿化生态、文脉传承等多种要素,同时要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留住乡愁。
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提升群众文化获得感。一个城市的发展归根结底是文化发展问题。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不仅是构建城市独特魅力、提升城市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基础工作,也是打造群众品质生活的重要内容。要从崇德向善中提炼城市文化精神,凝聚人心,一方面,充分结合地方特色文化与发展实际,以全局性眼光与创新性理念为引领,打造具有辨识度与影响力的品牌,展示城市形象和精神气质,优化新媒体传播模式,让文化自然融入城市日常生活,为城市发展奠定独特的文化基调;另一方面,深挖本地群众广泛参与的文化、体育、娱乐等资源,丰富城市文化活动类型,从文化节、民俗节、生活节、读书节、美食节到旅游演出等,通过开展不同规模、不同主题、不同区域的群众性文化活动,让文化浸润到群众生活的各个方面,为人的自我发展提供更多机遇,让群众在城市文化空间的浸润中更好获得幸福感、安全感和自我成长。
提升市民素质,形成文明风尚。城市的崇德向善,其根基在于市民的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崇德向善的文明城市不仅为市民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更营造了一种滋养心灵、激发潜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文化生态。作为城市的主体,市民的言谈举止、精神风貌直接决定了城市的文明程度。市民文明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是一个长期过程,要从小事抓起,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为文明城市建设提供深厚的精神支撑和文化土壤。加强市民文明素质教育引导,以深入开展文明城市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抓手,引导大家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不断提升个人修养,在落细、落小、落实中内化为市民日用不觉的文明习惯,外化为城市可观可感的文明图景。当传统美德与公共规则在市民心中扎根,城市就拥有了持续生长的力量,文明之光将闪耀在城市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