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智能安全高效生产体系
日期:09-29
版面:
第04版:聚焦2025年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 上一篇 下一篇
——访中国矿业大学安全科学与应急管理研究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李爽
记者:请李教授谈谈“十五五”期间新型智能化矿山发展方向及应用前景。
李爽:新一代智能化矿山的核心,在于构建风险可预控、隐患可自察、体系可协同、常态化运行的智能安全高效生产体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实现生产经营模式重构。以智能化建设为基础,重构企业的生产经营模式,发展新质生产力。其二,实现安全保障体系重构,从“碎片化管理”到“体系化协同”,将安全管理全要素,即人、机、环、管进行数字化重塑。其三,实现产业价值模式重构,既是能源基地,也是综合能源节点。融入区域能源系统,成为绿色电力的消纳者,利用矿区资源发展储能、氢能等新业态。
我们研究院一直致力于为“十五五”我国矿山的智能化建设提供坚实的安全底座和方法论支撑;研发动态风险评估算法、智能隐患识别模型及矿山安全数字孪生平台,为山西矿山的智能化安全升级提供核心技术;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矿山智能化安全体系,助力山西打造全国一流的智能化矿山集群;同时,为山西能源转型输送既懂矿业又懂数字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记者:怎样通过智能化技术帮助新阶段山西煤矿安全生产和转型升级?
李爽:安全保障是能源转型的前提,各企业在安全智能化方面做了很多的探索,但不可否认,煤矿安全生产的压力还是非常大的。煤矿安全智能化升级,需要关注两点问题:其一,智能化和安全升级结合不够,多数煤矿将智能化建设的重心仅放在智能采掘、智能运输、智能通风等工作上。其二,智能化安全建设缺乏主线,导致很多建设都是零散性的、针对某个具体问题的智能化应用,对多源数据的分析也不足。
通过智能化技术帮助新阶段山西煤矿安全生产和转型升级,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第一,升级煤矿智能双重预防系统,紧盯安全风险管控。现在内蒙古、陕西等地都有很好的应用,融合了我们研究院研发的动态风险评估算法和智能隐患识别模型,使风险“看得见、算得准、管得住”。第二,打造煤矿安全智能保障体系,实现对煤矿安全的全要素全周期管理。实现体系化的安全智能决策,协同应急资源配置,赋能安全监管。第三,“科技—教育—人才”一体化,推动山西煤炭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张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