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0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山西日报

以创新驱动破题 为能源转型提速

日期:09-29
字号:
版面:第03版:聚焦2025年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       上一篇    下一篇

电力现货市场发展研讨论坛举行

  • 9月28日,2025年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电力现货市场发展研讨论坛现场。本报记者范文静摄

  •   本报讯(记者杜鹃)9月28日上午,2025年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电力现货市场发展研讨论坛在太原举行。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副省长赵红严出席并致辞。
      论坛以“创新驱动电力现货 为能源转型注入新动力”为主题,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能源革命、能源转型等一系列重要论述和考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践行“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按照国家级、国际性、专业化的要求,会聚了来自政府机构、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市场主体的200余位国内电力领域顶尖专家和负责人,共同探讨推动能源结构优化、煤炭产业转型升级、电力市场化改革等产业升级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创新发展路径。
      山西是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也是首个全省域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肩负着探索能源转型路径的历史使命。2019年9月,山西出台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行动方案,提出加快建设煤炭绿色开发利用基地、非常规天然气基地、电力外送基地、现代煤化工示范基地、煤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基地。6年来,山西电力外送基地建设成果丰硕:“十四五”以来累计外送电量6853亿千瓦时,其中,2023年、2024年外送电量连续突破1500亿千瓦时,居全国第三,年外送电量占全省发电量的1/3。2024年我省外送绿电75.38亿千瓦时,规模居全国第一。截至8月底,山西绿电外送交易电量已达98.3亿千瓦时,超2024年全年水平。
      本届论坛由山西省能源局、国网山西省电力有限公司主办。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刘吉臻围绕山西能源转型发展的探索、重大突破与未来方向等内容进行阐述。山西作为能源革命排头兵,实现能源低碳转型是必由之路,需要在做好煤炭文章的同时发展多元经济。能源转型需要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实现物理架构与电力市场体系协同。作为首批电力市场试点,山西克服诸多困难,以敢为人先的勇气,电力市场建设走在全国前列,成果显著。
      主旨演讲中,国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副主任张振宇、北京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竹、国网山西省电力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伟生、清华大学教授夏清、清华大学与怀柔实验室山西研究院教授黄中、东南大学教授高赐威做了有关“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运营实践”“虚拟电厂参与现货市场交易的机遇与挑战”等最新产业展望和实践经验的分享。
      论坛还进行了主题为“适应高比例新能源的现货市场机制构建”的圆桌对话。

    发言摘要
    国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副主任 张振宇
    国家电网电力现货市场建设的实践与成效

      电网资源配置能力不断增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正在从“量变”转向“质变”,亟待依托市场化手段解决相关运行矛盾。在市场建设中,需要结合实际不断优化和完善市场运作架构,系统发力实现多层次多品种市场的有机衔接。
      目前,电力现货市场体系初步建立,电力生产组织全面实现市场化转型,电力商品的多元价值得到更好体现,价格信号有效引导各类电源出力特性互补,现货市场全力支撑电力保供、积极促进低碳转型,同时促进新主体新业态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建议实现现货市场全覆盖,初步建成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创新市场机制设计,服务新型主体高质量发展;提升风险防控能力,保障市场常态化运行质效。

    国网山西省电力有限公司总经理 刘伟生
    新能源全面入市背景下山西电力市场如何拓新

      探索开展日内市场。在新能源全面入市背景下,探索日内分时段滚动优化出清机制。通过优化负荷、新能源的超短期预测边界,组织市场主体日内申报量价,开展日内剩余时段的集中优化,滚动出清新型储能、燃气等快速启停机组的发电计划,充分释放日内市场的价格信号引导作用,服务电力保供和新能源消纳。
      建立多月连续交易机制,提升远期价格发现能力。全国率先开展中长期多月连续撮合交易,将中长期撮合交易时间拓展到未来6个月,助力市场经营主体及时发现长周期分时价格信号,形成了“年—多月—月—旬—日”五级交易周期衔接有序的中长期交易机制。
      完成山西容量市场首次模拟交易。组织616家发电主体参与全国首次容量市场模拟交易,全面检验容量市场方案科学性、规则有效性,以及交易系统的功能完整性、数据准确性,达到预期目的,标志着山西电力市场建设进入新阶段。

      本报记者杜鹃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