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出台优化提升营商环境“27条”
日期:09-25
为进一步破解营商环境中的堵点、难点、痛点问题,推动全市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提升,近日,朔州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联合印发《朔州市优化提升营商环境27条措施》,直指企业群众办事的“堵点、难点、痛点”,推出一系列实实在在的创新举措,全力营造更优、更快、更暖的营商环境,打造“朔办就办”营商服务品牌,推动实现营商环境“优无止境、优上更优”,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据了解,27条措施内容全面、针对性强,涵盖面广、操作便捷,从“高效办成一件事”到12345热线提质,从政务数据共享到“综合一次查”,从电力报装“零投资”到人才引进支持,每一项都瞄准企业需求,回应群众关切。为将27条措施落实到位,朔州市还制定出台了《朔州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朔州市领导优化营商环境包联工作机制》,构建主要领导牵头抓总、部门领导深入落实、改革任务常态化推进的工作格局,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全方位推动营商环境创优提升。
实施12345政务服务热线服务质量提升行动。提升12345热线智能化水平,提高数据分析质量,精准查找社会治理中存在的短板,提出合理化建议,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加强线上督办,形成闭环,对诉求事项“接、答、派、办、评”开展日常监督,以督促改,以督促优。建立健全“12345+”快办快处服务机制,转办诉求事项直派基层,压缩办理时限,限时处理,及时反馈。
优化公共服务资源供给。强化医疗保障服务供给,提高现代医疗服务水平,引进优质医疗人才,有效降低本地转外就医比例;推进互联网+医疗,持续提升“智慧医保”接入率,方便群众就医;争创“三甲”医院,摆脱该市在全省无“三甲”医院的困境。完善教育资源均衡供给,义务教育学校合理划片,实现学生就近入学;针对重点引进人才,完善其子女入学的配套政策;提升全市普惠性幼儿园覆盖比例,力争达到全省平均以上水平。
强化重点项目服务保障。建立健全省市重点建设项目和招商引资项目跟踪服务机制,实行清单化管理,专人对接,及时跟进项目进展,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相关问题,保障项目顺利落地见效。
优化土地供应,推行“多测合一”,最大限度实现“交地即发证、拿地即开工”。大力清退建设项目闲置土地,破解“项目等地”难题。试点建立僵尸企业资产重组机制,推动企业及时止损,盘活存量资产,提高亩均效益。拓展标准地改革成功经验,鼓励向生产性服务业项目扩展、向开发区外扩围,推动“标准地”改革向“标准化厂房”延伸。
创新打造朔州市涉企服务专区。以现有市县两级政务服务大厅企业综合服务区为阵地,以帮代办队伍为辅助,以六大领域行业部门为依托,组建朔州涉企服务“百人专家团”,实施涉企服务“六必答、三必办”,项目、政策、科创、人文、金融、法治六大领域有问必答,项目、政策、金融三大领域有事必办。
加强监督保障。高效运行优化营商环境“三难”快捷投诉平台,着力解决“群众办事难、企业发展难、政策落实难”等损害营商环境问题。同时把整治损害营商环境作风问题作为纠治“四风”的重要内容,严肃查处吃拿卡要、冷硬横推、违规收费、趋利性执法等严重影响市场秩序问题,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提供坚强纪法保障。
更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创新推出的“企业安静期”制度和“扫码入企”检查机制,加强对执法扰企行为的预警、制约与监督,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正常经营的干扰,给企业踏实经营、安心发展的清净土壤。针对涉企行政检查,朔州市将建立健全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的“综合一次查”协作机制,避免多头重复检查,减轻企业负担。
这一系列务实举措的推出,彰显出朔州全力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心和行动力。随着政策逐步落地实施,将进一步激发全市经营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为全市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武跃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