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山西日报

让技能人才与专业镇双向奔赴

日期:09-24
字号:
版面:第07版:评论       上一篇    下一篇

  春华秋实,岁物丰成。在刚刚结束的第三届山西特色专业镇投资贸易博览会上,各地纷纷亮出“家底”,分享成果、推介优势、对接合作。目前全省累计培育30个省级重点专业镇、122个市级专业镇,构建了“省级示范引领、市级成长壮大、县级培育挖潜”的三级培育工作体系,带动就业近180万人。
  一镇带一方,一方促全盘。专业镇不仅承载着产业升级的重任,更肩负着富民强县的历史使命。省委十二届十次全会提出“推动专业镇提质升级”,专业镇建设正成为我省经济版图上耀眼的增长极。
  产业发展的核心支撑在于人才。今年以来,晋中、阳泉等地以“专业镇”命名的工匠学院相继落地,为专业镇所在县域的本地化人才培养搭建了全方位、多层次的赋能平台,实现了专业人才培育水平的创新性突破。以晋中的平遥推光漆分院为例,它将企业培训机制转化为教学机制,通过“专兼职结合、内育与外聘互为补充”的方式,组建了由国家级、省级、市级工艺美术大师及高校专家教授组成的师资团队,强化工匠大师的创新示范和导师帮带作用,推动从业者从“工”到“匠”转变。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众所周知,任何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既离不开高科技人才的“智力注入”,也离不开基层一线高技能人才的“技术产出”。在新质生产力高速发展的今天,缺少了从事一线的掌握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高技能人才,任何产业都会陷入“曲高和寡”的发展窘况。所以,深刻认识“人才是第一资源”战略要义,在省委“1+N”人才政策体系的基础上,坚持各方面人才一起抓;在人才“引、用、留、培”机制基础上,加快培养造就一批本地化一线高技能人才,进一步夯实我省特色专业镇高质量发展的人才之基。
  人才强省,体系创新为先。《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中明确指出“塑造多元办学、产教融合新形态,优化与区域发展相协调、与产业布局相衔接的职业教育布局,推动有条件地区将高等职业教育资源下沉到市县”,这给了地方政府、职业教育举办主体指明了未来,提供了多种“可作为、可有为”的发展空间。以忻州工匠学院为例,为推动代州黄酒专业镇建设,该学院在代县职业技术学校成立代州分院,已建成融生物发酵、检测、品评、销售等为一体的培训平台。要加速推动职业教育赋能区域经济发展。以汾阳市为例,截至2024年底,汾阳市技能人才总量达6.6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1.6万人,杏花村汾酒专业镇与技能人才正在深度融合中相互滋养、共同发展。
  技能社会,完善技能生态为要。我省特色专业镇大多居于市县域,所属高技能型人才大多来自本地人口。在此背景下,加强对本地高技能人才的培育,不仅能为当地适龄人口“增技、增效、增收”,更能构建完善“以技立业”的优良型技能生态体系,以及深层次推动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的长远社会价值。
  “镇”兴力量看人才,新征程上,培养本地化高技能人才大有可为。需继续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加速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让技能人才与专业镇建设“同频共振”,为我省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产业名镇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毕雄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