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山西日报

推动“有错改错”向“有为争先”转变

日期:09-24
字号:
版面:第07版:评论       上一篇    下一篇

  因工作失误被问责了怎么办?对自身来说,放下包袱重新出发,才是正确的选择,才能不辜负组织的培养和厚爱。避免受处分干部“一处了之”,寿阳县以“暖心回访”激励受处分干部重拾信心再出发,推动其从有错向有为转变。对此,山西日报进行了报道。
  将“有错干部”转化为“有为干部”,是纪检监察工作的重要导向。本着做好执纪监督“后半篇文章”,寿阳县通过暖心回访解开受访者的思想疙瘩,体现了既严教严管、又关心关怀,用心用情帮助他们改正错误、放下包袱、轻装上阵,从“有错改错”向“有为争先”转变,以此营造风清气正,激励干事创业、担当有为的政治生态。
  “严管就是厚爱”是新时代干部管理的重要理念。寿阳县此举体现了全面从严治党与关心干部成长的辩证统一,是我省坚持以严宽相济促进担当作为的缩影。这也是我们党一贯原则,对干部的处分旨在警示与惩戒。再比如,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实行“三个区分开来”,推进精准问责容错、做细澄清正名、强化教育转化,就是要激励干部敢于干事创业、勇于担当作为。
  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实行激励和约束并重。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严格管理干部和热情关心干部结合起来,既要求干部自觉履行组织赋予的各项职责,严格按照党的原则、纪律、规矩办事,不滥用权力、违纪违法,又对干部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心理上关怀,让广大干部安心、安身、安业,推动广大干部心情舒畅、充满信心,积极作为、敢于担当。
  用好指挥棒,树立风向标。干部成长离不开组织的培养,其中,激励和关爱干部就包含正确对待“有错干部”的问题。寿阳县宗艾镇一名干部受到处分后情绪低落,经“暖心回访”在全县“三个一批”整治重点村工作中勇挑重担、积极作为,让宗艾村党组织“后进”变“先进”,本人也得到组织的进一步使用。
  处分只是手段,教育帮助挽救才是目的。寿阳县纪委监委在回访教育中创新方式方法,针对受处分干部的特点分类施策,有“提醒式”谈话,有“鼓励式”谈话,有“关怀式”谈话。将纪法情理贯通融合,用心用情缓解心理压力,既是挽救“有错干部”、让他们重拾信心,也是反弹琵琶、营造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政治生态。
  放下包袱,是为了更好迈开步子。让处分成为清醒剂,把压力变为动力,给干部悔过自新的机会,在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为了巩固回访教育成果,有关部门还召开“暖心回访、激励担当”专项活动座谈会。通过疏导心理、打开心结,寿阳县受处分干部的精神面貌发生了重大转变,以全新的自我投身到工作中去。
  消除问责焦虑、打破成长瓶颈、卸下思想包袱,体现了坚持实事求是,把工作失误与个人腐败、缺乏经验与明知故犯、出于公心与以权谋私区分开来。对干部在改革发展中出现的失误或错误综合分析研判,坚决防止问责加码、泛化滥用问题,更好保护和激励作风正派又能力突出的干部敢作敢为、锐意进取,带领群众干事创业。
  实践证明,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把回访教育作为案件查办“后半篇文章”重要环节,以“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为目标导向,常态化对受处分在职干部全覆盖开展回访教育,紧扣访前、访中、访后三个阶段分类施策、精准“开方”,就会帮助他们解开心结、重拾信心,推动“有错改错”向“有为争先”转变。

徐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