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光影流转的声音》
从事文化新闻二十多年的资深媒体人范璐,多年来一直坚持在电影领域深耕,观看了上千部世界各国优秀影片和国内制作的大多数电影,写过多篇有关电影的文字。最近,她遴选出二十多部电影,把自己的观影感受和一些台前幕后故事,撰写出系列文章,结集成书《光影流转的声音》,收入山西教育出版社的品牌丛书“阳光麦田”中出版。这部书代表了作者的观影水平和评论风格,是她写作功力与个性的集中体现,也是世界电影史上的山西声音。
任何一门艺术形式都应当由三个部分组成,即创作、欣赏与评论。电影作为一种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科学技术快速进步、人民群众精神生活要求不断增长带来的产物,凭借广泛的传播与接受方式,成为整个艺术门类中的大户,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精神享受的内容之一。影评家既不同于创作人员的意图,也有别于观众的感受,他们的评论是介乎于二者之间的桥梁、纽带,导向性特别明确。范璐的这些观影笔记,就充分体现出了这个意义。
把电影评论界定为创作与观众之间的桥梁与纽带,是强调它担负着指导创作向高品位层次发展,提高观众鉴赏能力、审美趣味与接受能力的双重义务。尤其是对于后者,更为关键。电影创作者在摄制完成作品之后,他们的工作就基本上结束了,而人们通过观赏,却可以让好的作品一代一代地延伸、拓展生命。因此,电影评论往往也会随着好的作品生存下去。这就要求电影评论本身也应当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追求独特的风格。
《光影流转的声音》中的观影笔记,是一种带有浓厚思想情感的认识活动。作者对所评电影不是进行简单的、浮泛的解说,而是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文艺观点、信息容量、理解程度,准确地发现作品的特点、个性、价值与吸引观众的亮点,很好地体现出了自主性、创造性、跨越性和统摄性。这部书主要有九个板块,第一是经典情感类的“至臻情暖”,选择了《美丽人生》等四部世界电影史上的经典电影进行评述,表达了作者致敬经典的态度。第二是传统文化类的“国粹重光”,选择《霸王别姬》和《一代宗师》两部呈现中华国粹京剧和武术内涵的影片,强调了电影对传承文化的重要意义。第三是励志成长类“破茧者书”,第四是微观叙事类“观微知远”,第五是童话动画类“童幻星河”,第六是红色精神类“热血长歌”,第七是青春“考古”类“青芒纪年”,第八是影人故事类“幕后台前”,第九是三晋影像志类“山河入镜”。这些板块,正如题名,都以一个设定主题,选择二三部代表性影片,阐述核心思想,指出重点所在,文字不长,却都能讲到本质上,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明白了这些影片的价值。
分析观影笔记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具有准确的判断能力。当下的电影评论,随着影评家知识积累的多元化和观众接受多项选择性的影响,要形成自己的评价体系,就必须具备准确的判断能力,范璐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到位。书中能够看出,这些影评是她的形象性与逻辑性融会贯通的思维体现。如果只是简单地讲述一部电影作品的内容,做一些浅层次的阐释,其价值会大打折扣。因此,作者特别注重在观影过程中,找到一种电影现象或者创作者的与众不同之处来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思考,得出具有创见性的结论。比如关于《罗马假日》,她的结论是:“不仅仅是一部爱情电影,更是一部关于成长、责任与人性的赞歌。它让我们明白,生活中的美好与遗憾总是相伴而生,我们不能因为遗憾而放弃对美好的追求,也不能因为追求美好而忽视了自己的责任。”这种用准确的判断能力,分析一部电影作品内在的和外部的思想性与艺术风格,从而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评价体系,决定了范璐影评的才气与个性。
其次,彰显出真诚的观影态度。近些年来,由于受商业利益和享乐思想的冲击,少数影评写作者,经不起名利和金钱的诱惑,受人之托就会无原则地吹捧或者拔高某部电影,把本来是一般性影片,必定要抬举成好作品;也有一些人,则是追求所谓社会反响效果,采用低级手段故意贬低自己不喜欢的影片,无限地上纲上线。造成这种现象的出现,当然有社会环境的影响,但我认为更主要的是影评者本身缺乏真诚心和责任心。范璐的观影和写作,特别注意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她无论是对电影现象评价或者对具体影片评述,都能够用真诚心和责任心去衡量,并得出结论,没有无原则的拔高和刻意贬低。
第三,突出时代性。本书的观影文章,总体上是站在当今时代的视角,研究世界和中国电影史上的现象和评论具体作品,不停留在过时的观念和思维方式上。不论是分析现实题材,还是观照历史人物和事件,都体现出强烈的时代性,使用当下的文艺观念、思维方式、艺术标准去评判,得出独到的看法或结论来。比如评价《霸王别姬》,她说:“《霸王别姬》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二十多年来我人生感悟的变化。它让我在岁月的沉淀中,领悟到人生的复杂、时代的力量,以及艺术跨越时光的永恒魅力。”这样的结论,时代性是显而易见的。
第四,灵动的语言文体。范璐观影笔记的语言,温婉中富有刚性,简洁中充满力度,质朴中不乏洒脱,时尚中带着厚重。她的每一篇文章,都做到了语言准确,用词贴切,概念明确,判断恰当,既灵动自如,又合乎逻辑,能够恰如其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认识和艺术观念。比如写观看《长安三万里》的感受,开篇就是:“真像是诗一样动人的作品!当灯光渐暗,大银幕亮起,我仿佛穿越时空,赴了一场千年之约,沉浸在那充满诗意与豪情的‘大唐诗会’之中。”她评价哪吒系列三重蜕变时这样说:“莲花重塑的不只是肉身,更是讲故事的维度;风火轮承载的不只是速度,更是文化突围的势能;火尖枪刺破的不只是云霄,更是艺术与技术的壁垒。”这些语言,是对电影作品艺术成分的提炼和升华,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艺术蕴意,能够创造一种氛围去打动读者。
《光影流转的声音》是作者观影笔记的阶段性总结,同时也是新的起点。虽是个人的观影感受,但从影片选择到文字表达均有独到价值,对于拓展电影的评论范式,也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杨占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