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山西日报

朔州市推进幸福河湖建设提质增效

日期:09-25
字号:
版面:第08版:聚焦·朔州       上一篇    下一篇

  • 朔州市朔城区恢河公园。李日明 史振宇摄

  • 右玉县南山森林公园。辛泰摄

  • 朔州七里河畔。李日明 史振宇摄

  •   秋日的桑干河,碧波缓缓东流,两岸芦苇摇曳,白鹭翩跹起舞。站在七里河远眺,水天一色,绿意盎然,谁能想到这里曾因断流和污染一度沉寂。如今的改变,源自朔州多年来像保护眼睛一样守护河湖的坚定行动,也是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的生动实践。
      党的十八大以来,朔州市锚定“一泉三河”(神头泉、桑干河、七里河、恢河)生态水系规划蓝图,投入上百亿进行系统治理。全市秉承“源头治理、全线贯通、重点打造”的核心理念,全面推进幸福河湖建设提质增效,着力构建“人水和谐”幸福河湖先行区,高规格打造幸福河湖建设示范样板。今年9月16日,全省幸福河湖建设现场会在朔州举办,对朔州市以河长制为抓手,积极开展幸福河湖建设探索实践取得的明显成效给予充分肯定。

    持续治理
    水安澜屏障长效稳固

      朔州市流域面积2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中小河流22条,数量多、分布广,防洪任务重。近年来,该市坚持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持续开展中小河流系统治理,重点河段防洪减灾能力明显提升,综合保障了河道安澜。治理中小河流9条,总投资2.42亿元,治理河长95.42公里;实施河道防洪能力提升工程17项,投资4.18亿元,完成河道治理320.66公里;同步治理山洪沟2条,水库除险加固23座。通过治理,河段防洪能力提升至10年—50年一遇洪水标准,水库建设标准化,有力保障了河道行洪安全。
      今年1月1日至今,朔州市累计平均降雨量683.8mm,较常年同期(321.2mm)偏多113%;入汛以来(6月1日至今),全市累计平均降雨量391.8mm,较常年同期(248mm)偏多六成,特别是右玉县累计降雨量达552.0mm,是常年同期的2.1倍。面对今年“面弱点强”防汛形势,朔州市围绕防汛“四不”目标与“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方针,联动气象、应急部门研判,强化监测预警、应急响应、隐患排查与实地演练,保障防汛工作有序开展。汛前排查99处隐患并整改,派出8组28人次督查;联合组织5家单位在东榆林水库开展水旱灾害防御演练;联动气象、水文部门,发布“山洪灾害气象风险预警”16期;组织4次防汛调度会,启动防汛Ⅳ级响应3次、Ⅲ级响应1次。
      截至目前,全市水利工程设施运行安全稳定,未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实现平稳度汛,有效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刚性约束
    水资源保护成绩斐然

      朔州市全面贯彻“四水四定”原则,持续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科学建立起水资源刚性约束指标体系,水权交易稳步推进。目前,年用水总量4.8亿立方米左右,较5.66亿立方米的控制目标仍有较大空间;地下水用水量1.8亿立方米左右,严格控制在1.9亿立方米的红线范围内,水资源刚性约束作用充分彰显。
      自2019年以来,全市切实以地下水管理为核心,全力推进地下水水源置换和神头泉保护治理工作,累计实施重点工程项目13个,完成投资10.58亿元,关井341眼,年压采地下水达2790万立方米,有力遏制了地下水超采趋势。同时,节水型社会建设全面开花,2023年,全市6个县(市、区)全部完成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任务;2024年,全市4所高校提前全部完成节水型高校创建任务;灌区节水成效显著;共创建49家节水型机关和39家节水型单位,建成率83.81%。
      作为桑干河流域重要的优质水源,神头泉在维护区域生态平衡、保障供水安全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近年来,经过持续治理,神头泉域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泉域出流量从3.12立方米/秒恢复至3.31立方米/秒,为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筑牢生态屏障。

    精准施策
    水环境治理成效卓著

      2018年至2020年,朔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按照“浚河、控污、固堤、绿岸、增水、兴业”的思路,全市干部群众倾力清河,上下联动,开展了桑干河清河行动。累计投资30.5亿元,开展322项治理任务,河道及控制范围内的污染企业项目、违章建筑、各类垃圾全部清零。河流水质持续改善,实现了“一泓清水进京畿”。2021年,全市又开展了桑干河清河巩固提升二年行动。
      朔州市紧盯水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全面开展水污染防治工作。近年来,山阴县、右玉县等工业开发园区建成多座污水处理厂;8个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完成提标提效改造;实施城镇污水管网改造582公里;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82个;建设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配套设施650个,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0%、配套率达到98%以上;115个入河排水口2025年要全部完成规范化建设。全市4个国考断面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Ⅲ类,9个市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和10个县级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达到饮用水标准。
      2025年,为进一步完善市区水环境治理体系,全市总投资6.92亿元实施第一生活污水处理厂设备更新改造、扩容提质项目和七里河周边雨污分离管网改造项目。项目建成后将大幅提升市区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能力,显著改善七里河流域水质,为守护流域水生态安全、提升人居环境质量筑牢坚实基础。

    系统治理
    水生态保障坚实有力

      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国家林草局联合印发《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实施方案》及《总体方案》(2022年修编),朔州市桑干河流域33个水利项目列入其中,总投资38.2亿元。经过8年的治理,朔州区域治理成效显著。整治河道121.9公里,新建堤防57公里,铺设巡河道路180公里,改善灌溉面积48.52万亩,压采地下水953万立方米。市、县自筹80多亿元,对恢河、七里河市区段20公里开展综合治理。
      七里河1号洞是永定河引黄生态补水的起点,流经朔州河流长度187公里。朔州加强补水沿线巡河、管河、护河,科学调度水工程,严格取用水管理,确保补水高效通畅,确保桑干河朔州境内不断流。自2017年以来,连续八年引黄生态补水达12.57亿立方米,平均出境率83.5%。生态补水有效补充了朔州区域的地下水,维持了河道基流,改善了两岸的水生态环境。
      朔州市构建起“大水保”工作格局,市政府出台《朔州市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实施方案》,建立了由12个职能单位参加的市水土保持局际联席会议制度。各职能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右玉精神的六次重要指示批示,坚持岸上岸下一同治理,降雨入渗补给能力有效增强,防风固沙、涵养水源、防治水土流失的生态效益显著提升。多年来累计治理水土流失132.83万亩,国土绿化造林130.34万亩,怀仁市、右玉县实现绿化全域覆盖。

    联防联控
    水岸线管护精细入微

      运用信息化手段全面推进河湖库“四乱”问题整治,重点优化“智慧监管”,逐步建立完善“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查+信息平台+现场复核”的河湖立体监管体系,基本实现了河道管理信息静态展现、动态管理、常态跟踪,全面完成水利部推送的1746个河湖库遥感图斑核查,核查确认的24处违法违规问题已全部整改完成。
      全面开展河湖库巡查检查工作,全市现有31条山区河道管理“四个责任人”108名。规范全市开发区洪水影响评价审批管理,开展涉河建设项目“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加强市县管理河流涉河建设项目抽查,完成全部问题整改。全市强化“河长+警长+检察长”协作机制,全面实现从“人防”到“技防”的双重护航。
      近五年,清理整治99处涉河“四乱”问题,发出检察建议24件,侦办22起涉水行政、刑事案件。如今,全市水域岸线重点突出问题基本清零,新增违法问题全面得到遏制,幸福河湖的梦想正在逐步实现。

    两手发力
    水经济多元融通共赢

      朔州市坚持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积极构建多渠道的生态治理投融资体系。首先是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累计实施28项,总投资27.21亿元,完成投资23.9亿元,其中永定河流域投资有限公司累计实施生态修复工程17项,总投资23.65亿元。其次是朔州市华朔水务发展有限公司运营的朔州市神头泉水源置换工程,利用中水为神头电厂供水,年置换神头泉岩溶水1000万立方米。三是永定河流域投资有限公司实施的朔州市神头泉城市生活供水工程,投资6.23亿元,给怀仁市、应县、山阴县城市生活年供水1855万立方米,减少了超采区地下水的开采使用。四是山西金瓯公司参与右玉县河道、水库库区治理,一期工程投资1.1亿元,治理三道河2公里,形成湿地景观和游乐设施5处,依托水上乐园、冰雪世界2022、2023年度实现收益4000万元以上;二期计划投资2亿元,在常门铺水库上下游建设中陵湖生态休闲、文旅康养项目。
      特别是朔州市右玉县小南山流域水土保持碳汇交易是山西省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的首笔交易,也是山西省的“第一单”,总价200万元以上,实现了全省水土保持碳汇交易“零”的突破,也实现了生态价值从“绿起来”到“富起来”的里程碑跨越。
      幸福河湖,生态是本色,文化是底色,发展是成色。从桑干河、七里河到苍头河,一条条河流的重生,见证着朔州坚定不移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的历程。朔州,正在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意识推进幸福河湖建设,做好治水兴水这篇大文章。

    任永亮 武跃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