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山西日报

归乡逐梦的“老兵村长”

日期:09-23
字号:
版面:第03版: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推动乡村振兴,关键在人。退役军人作为重要的人力人才资源,他们经过人民军队的严格锤炼,具有政治坚定、吃苦耐劳、甘于奉献、守纪如铁等优秀品质,特别是农村籍退役军人,本身就有建设农村、改变家乡面貌的内在动力,更能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主力军作用。促进退役军人投身乡村振兴,既是响应国家号召的具体体现,也是引导他们返乡干事创业、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拓宽服务保障退役军人途径,有助于提升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
  去年10月,吕梁市立足退役军人优势,创新推出“老兵村长”工程,探索构建“选拔—培育—任用—管理—激励”全链条工作体系,叫响“送走一个合格兵,回来一个带头人”的口号,为乡村振兴注入“硬核”力量。如今,吕梁市2335个行政村(社区)中,有253名退役军人是“两委”主干,占比10.8%,另有565名退役军人担任村(社区)“两委”委员。

脱下军装还是一个兵

  “我们村规模化栽植了杏树50亩、核桃林300亩。依托特色林果经济,平均每亩每年能为村民增收超过1万元,实实在在成了乡亲们的‘致富树’!”离石区信义镇永红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梁永永说。
  梁永永曾在武警北京总队服役,自2017年当选村委会主任以来,便带领永红村围绕生态旅游建设和农民增收两大目标,精心打造“永红杏”品牌,开发了水果种植园区、农家乐、采摘园、垂钓湖等多元业态,成功开辟出一条休闲农业与生态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新路径。这份成绩,也为永红村赢得了省“3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的金字招牌。
  汗水浇灌出幸福花。如今,永红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突破1.5万元。村民崔月明感慨:“变化真是翻天覆地!新房子盖起来了,水泥路通到家门口,文化广场、图书室啥都有,日子越过越红火!”
  中阳县金罗镇武家墕村党支部书记张永亮,带领村民硬化公路、改善雨水管道,解决了村民吃水难、行路难等问题;交口县回龙镇回龙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郭仕龙,着力强化党支部建设,实施网格化管理,化解村中大小矛盾,理顺村情、民情;柳林县西王家沟乡新民村党支部书记李五,创新“土地流转+集约经营”模式,盘活千亩荒地,让留守老人通过务工年增收超3万元……在乡村振兴的战场上,吕梁253名“老兵村长”扑下身子、甩开膀子,与广大群众面对面、心贴心,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新时代退役军人的责任和担当,书写着乡村全面振兴的壮丽篇章。

老兵集训营里的“乡村治理指南”

  在吕梁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市委组织部、市农业农村局、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吕梁军分区政治工作处等多部门协同发力,充分发挥“三帮一带”(帮建组织、帮转观念、帮强技能、带领致富)作用,共同打造出一支信念坚定、素质过硬、作风优良的“老兵村长”队伍。
  “‘老兵村长’培训主要采取‘白天赶大集、晚上聊大天、田头扛大锄’的形式组织。”据吕梁军分区政委羊海江介绍,“白天赶大集”,即通过现场讲解、实地参观等方式,观摩乡村治理典型、乡村振兴示范点、农业特色产业项目等,了解吕梁乡村振兴的典型经验做法和先进理念,拓宽视野。“晚上聊大天”,即邀请专家教授辅导授课,提升思维层次;集训人员相互交流经验做法,相互启发、打开思路、取长补短;共同探讨农村边角地利用、空心村孤寡老人照护和留守儿童教育等共性问题,以及一家一户个性问题的解决办法。“田头扛大锄”,即深入田间地头以身作则,了解实情,带领生产。
  “77岁的老班长都坚持全程参训,大家把邻里纠纷调解、产业发展的难题摆上桌面,形成的《选编案例》成为最接地气的‘乡村治理指南’。”“老兵村长”纷纷点赞道。
  帮扶中,吕梁军分区带头做好“三帮一带”工作,即帮建组织,助力增强党务工作和基层治理能力;帮转观念,助力更新思维观念、跟上发展形势;帮强技能,助力掌握过硬本领、推动产业发展;带领致富,助力树立威望、团结群众一起干。军地双方通过“三帮一带”机制,不仅落实2000余万元产业扶持资金,推动军创企业提供定向岗位、龙头企业包销农产品、社会组织设立关爱基金,更是帮建组织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帮转观念更新发展思路,帮强技能增强致富本领,带领群众共同增收。
  此外,吕梁军分区还积极开展“田间课堂”军事化培训,将部队的纪律性与实战化教学相结合,累计培训退役军人村干部1200余人次。兴县罗峪口镇东豆宇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张向东表示:“参加‘田间课堂’培训后,我和‘老兵村长’们分享经验,共同探讨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感觉思路更开阔了,发展的信心也更足了。”

长效保障筑牢振兴根基

  为确保“老兵村长”工程持续发挥效能,吕梁市构建起“选拔—培育—任用—管理—激励”全链条工作体系,通过制度化、常态化的支持机制,让退役军人在乡村振兴中既“留得住”更“干得好”。
  吕梁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瑞锋介绍:“如今,‘老兵村长’工程实现培育储备经常化,以乡镇为单位建立退役军人后备力量成长档案,每半年动态评估,优先将优秀退役军人纳入村‘两委’主干储备库;培养使用制度化,打通优秀‘老兵村长’进入乡镇班子、公务员队伍和乡镇事业单位的三条通道;舆论宣传长效化,通过《吕梁军号》等平台挖掘‘老兵村长’的典型事迹,常态化展示‘老兵村长’风采,讲好‘老兵村长’故事,持续扩大吕梁‘老兵村长’品牌影响力。”
  “以前总觉得村干部干好干坏一个样,现在有了明确的考核标准,干得好不仅有荣誉,还有实实在在的奖励。咱当兵的人,就喜欢这种凭实绩说话的氛围!”岚县下会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杨艳峰兴奋地说。这位曾参与我国首次载人航天——神舟五号飞船回收保障任务的退役军人,自2021年担任“兵支书”以来,带领村民翻修街道、铺设下水管道、重建文化戏台,让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羊海江表示:“希望更多退役军人能像吕梁‘老兵村长’一样,在乡村振兴中找到定位,为基层治理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在吕梁山上,在乡村振兴的主战场上,越来越多的“老兵村长”发扬人民军队光荣传统,大力弘扬吕梁精神,续写新时代的“吕梁英雄传”。

本报记者要佳 本报通讯员张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