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秦置上党郡,历史深远。她让东山西水的秀美在北方城市勾勒出南国风光,也让北魏彩塑与当代游客在田野中同框。在太行山的臂弯里,她用3500余处古建筑和翡翠般的峡谷,书写着穿越时空的传奇。
长治,是全国首批老工业基地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也入围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名单。浊漳河奔涌的两岸,既有煤焦钢铁的焕新焕彩,也有光电智创的聚链成势。
漳水潮涌满目新
入秋,长治当地人喜欢到他们引以为傲的漳泽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沿着环湖步道悠闲骑行,感受清风的爽意;或在绿茵茵的草地铺上野餐垫,品尝美食,观赏水鸟在湖面轻盈掠过,尽享惬意。
这里的水质曾经是劣Ⅴ类,城市排污,尽汇于此,一度是长治的“城市之泪”。“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我们启动了漳泽湖生态修复与保护综合治理项目。”长治市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管理处负责人介绍,长达5年的时间里,这里退渔、退村、退工、退企、还林、还草、还湖、还湿;打造生态岸线,建设雨水花园、透水铺装、植草沟、湿塘、下沉式绿地等多类型海绵设施,实现了污染负荷削减—生态修复—原生态保育—资源化利用的变化,终成今日“城市之肺”。
“如果湿地公园是‘大海绵’的话,我们还有很多的‘中海绵’和‘小海绵’。”长治市住建局总工程师孙维全告诉记者,全市共投资42亿元,实施了102个海绵示范项目,涉及建筑与社区、道路广场、公园绿地、水系、管网及泵站等,打造了以河湖、池塘、湿地等自然水体为“大海绵”,以市政道路、雨污分流管道为“中海绵”,以居民小区、背街小巷、城市公园为“小海绵”的三级海绵体系,夯实生态基底,扩展调蓄空间,实现了源头减排。
立足主城区东山—中城—西水自然格局,古老的长治开始了“东山涵养、中城调养、西水培养”的现代化统筹治理,畅通环城水系统,优化城市水生态。创造出良好生态的同时,还助力了当地海绵产业从无到有的发展,到目前已培育出8家海绵企业,研发生产出透水砖、透水混凝土等海绵城市建设系列产品,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
也是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中,长治市加快了城市的改造与更新。今年上半年,全市城建重点项目建设如火如荼,43个项目分4批集中开工,25.75亿元市政基础设施投资精准落地,从交通网络的搭建,到地下管网的更新,再到老旧小区的改造……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城市品位逐步提高,一座朝气蓬勃、充满青春活力的现代化人民城市呼之欲出。
半城筋骨半城光
作为资源型城市,长治的传统产业一度占其工业总量超八成。面对转型发展重大使命任务,能源长治怎样破局?
答案首先要从“一块煤”里找。在襄垣县,潞安化工高硫煤清洁利用油化电热一体化示范项目,正在把固态煤变成液态油、液体石蜡等新型原材料。不远处的潞宝工业园区里,黑色的煤正化身为白色的丝。人们惊奇地发现,煤这个山西人最熟悉不过的风物,在它的故土已经变了模样。
一毫米见方的小芯片,发出肉眼不可见的光,就能起到高效杀菌消毒的作用。不久前,由中科潞安自主研发生产、搭载这种芯片的10吨级LED过流式水杀菌器下线投产,几秒钟就能“秒杀”过流水中携带的各种细菌病毒。与中科潞安不同,它的同城兄弟高科华烨,正在追求LED发出炫彩的光,这个煤企转型的企业,早已构建起LED全产业链,凭借技术与集群优势跻身为全国最大LED封装及显示基地。
将LED列为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长治集聚近40家相关企业,形成以LED、半导体光电为核心的光电产业项目,形成从衬底、外延到芯片、封装、应用的全产业链布局,产值占到全省95%以上,“紫外光谷”正成为长治的最新名片。
还是漳泽湖畔,曾经的粉煤灰荒地上,一座电化学储能电站已经建设完成。“谷电时段储能,峰电时段放电,每年可贡献清洁电力约8000万度。”长治弘盛源综合能源有限公司负责人原浩说。随着新型能源体系加快构建,独立储能、虚拟电厂、智能微电网等新业态在长治市不断涌现。
7月以来,全国首个浸没式液冷技术的煤矿储能项目在长治投入运行;产自长治的蓝色磁环,凭借“节能高效不发热”可使变频空调能耗直降50%的性能,拿下全国两成的市场份额;高新区创造了“绿电供给+源网荷储一体化管控+电力市场交易”的新型能源资产运营新模式;沁县智能小家电产品远销海内外;屯留脑机接口产业基地加速落地,围绕新质生产力因地制宜布局的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同样方兴未艾,一个体现长治特点、具有比较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正崛起在太行之巅。
捧出秀色铺金色
眼下的长治,青山一脉披绿装。这里分布着189座元代以前木构建筑,居全国地级市之首;也点缀着399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数量全省第一。资源优势怎样转化成发展优势,长治没有抱着水缸喊渴,而是立足家底、结合新趋势,挖掘全新的资源优势力争赢得发展。
今年夏天,通过举办太行山音乐节,长治启动太行山旅游季,整合文物与非遗、山川与湖泊、城市与乡村文旅资源,集中打造“山水游”“古建游”“红色游”等特色产品。数据最能说明问题,五一期间,长治市累计接待游客222.35万人次,同比增长41.13%。
这座古城很美,正把她独有的城市活力与优雅,转化为一种令人舒服的心境,用一贯的朴实和真诚,对待每一位外来者,游人如是,客人如是,引入的人才亦如是。
“长治对创业个人和小微企业,分别提供最高30万元、300万元,期限最长3年、2年的财政贴息贷款,专为引进人才设立‘夏宫咖啡日’活动。”天津姑娘苗艳丽,早已成为长治一家科技企业的副总工程师,她说,这又何尝不是这座城市开放、包容与活力的见证?
文脉殷殷,城郭彰显。7月22日,长治市75处国保单位全部对外开放,并提供现场扫码免费听语音讲解服务。见证民族崛起的太行山上,依旧桃红杏白;历经千余载的上党门前,仍然风驰云动。长治常新。
本报记者李家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