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水县固县乡“固菁学堂”——让年轻干部在阅读、思考、实践中拔节成长
日期:09-18
“固菁学堂”活动现场。本报通讯员摄
“我们今天继续学习,大家要结合基层工作实际,认真领会其中的思想和方法。”9月8日下午,沁水县固县乡,一场特殊的会议正在进行。这场每周一举办的“固菁学堂”活动已成为全乡年轻干部们学习交流的重要平台。
“固菁学堂”自今年初启动以来,已组织年轻干部阅读了《毛泽东选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经典书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始终坚持的根本宗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作为基层干部,我们要融入乡土,为乡亲们做好服务。”司庄村到村工作大学生张人芳分享了自己的感受。
“固菁学堂”通过主题式阅读推动理论学习入脑入心、学用相长。按季度以“党的创新理论”“党纪党规教育”“红色经典”等内容确定阅读主题,设计了三个环节:先观看《榜样》等正能量视频,再领读书籍原文,最后进行分享。这种“沉浸式”学习让年轻干部们养成了“边读边思”的习惯。
“以前总怕发言,现在每周都要上台分享,必须把书‘吃透’!”来自元上村的大学生村干徐开元感慨地说。
课堂之外,年轻干部们也有了直观的变化,写的材料更接地气了,工作思路更宽了。固县乡作为纯农业型乡镇,今年因地制宜种植生姜、半夏等中药材,田间地头不仅是群众的“致富宝地”,也成了年轻学员们的“实践课堂”。
石泉村专职村干李铭杰将所学理论融入实际工作。除草阶段,雨水催生的杂草比生姜、半夏苗长得还快。虽然发动人工拔草,但效率很低。这时,他想起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于是把地块按照地理位置和杂草生长情况分成了几个小组,让熟悉杂草习性的老农担任组长,分组干了几天,效果立竿见影。
看到年轻干部从“青涩”到“成熟”的可喜蜕变,固县乡党委书记王坤倍感欣慰。他表示:“初衷就是改变他们依赖碎片信息、面对复杂问题办法不多的现状。如今,看到他们眼中有了光,笔下有了泥土味,脚下沾了泥点子,能够真正运用所学去服务群众,运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去解决难题,我的坚持真的值得了。”
“固菁学堂”早已超越了读书本身的意义,它成为一个思想淬炼的熔炉、能力提升的阶梯、初心滋养的园地。这间小小的乡镇课堂,正以书香浸润初心,用知识赋能青春,让一群年轻人在阅读与思考、分享与实践的循环中拔节成长,共同点亮服务乡村、振兴家乡的希望之光。
本报记者张丽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