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9月9日,万荣县人民医院迁建项目一标段施工现场,塔吊林立、机器轰鸣,各施工区域紧盯节点目标加速推进工程建设。“门诊医技科研办公综合楼主体已封顶,正在进行拆模作业并同步展开二次结构施工,其余区域也在按计划有序推进。”项目经理杨贵盛告诉记者。
万荣县人民医院迁建项目一标段由山西建投六建集团承建,总建筑面积66193.09平方米,包含门诊医技科研办公综合楼、高压氧舱、污水处理站等7个建筑单体。
项目部会议室,一张巨幅项目策划管控流程图映入眼帘,以一棵大树的形式生动呈现项目各环节的管控体系。从地基与基础工程到主体结构,再从二次结构到装饰装修、屋面工程,每个环节都明确了管控要点、人员配置及相关规范要求,如同大树的根系、树干、枝叶般逐级延伸、紧密关联,尽显项目管理上的精细化与规范化。
“门诊医技科研办公综合楼单层面积近2万平方米,施工难度大。我们集中优势资源,采用分段流水、交叉作业的方式,模板制作安装、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这些关键环节同步推进,同时科学安排二次结构与主体结构穿插施工。主体结构全面封顶时,55%的二次结构工程也已顺利完成。”杨贵盛说。这一策略不仅大幅缩短整体施工周期、减少人材机闲置浪费,还能提前为后续医疗设备安装预留充足时间。
数字化技术的深度应用,为项目提质增效提供了有力支撑。“通过BIM技术应用,我们提前排查管线碰撞问题、优化空间布局,从源头降低安装阶段返工损失,还通过施工模拟、进度可视化管理进一步缩短工期。”项目现场负责人王鹏鹏介绍。而墙体ALC板的“工厂预制+现场装配”模式,更是让施工效率大幅提升。“相比传统施工工期缩短了30%以上,预计节约人工费48万元,同时还能保障墙体平整度,满足医疗空间的洁净要求。”
临近中午,工人生活区渐渐热闹起来。食堂里,工作人员正忙着切菜、炖汤,蒸腾的热气裹着饭菜香飘出窗外。项目团队创新采用物业服务式管理模式,租用建设单位现有用房作为工人生活区,通过提供住宿、定期保洁、设施维护等标准化服务,为劳务工人营造了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既省去了传统临建的搭设费用,又实现了现有资源的高效利用。
未来,项目团队将持续强化全要素成本管控、推进数字化技术赋能,着力为万荣及周边群众打造功能完善、运转高效的医疗新阵地,助力区域医疗保障水平迈上新台阶。(晋帅妮 郭文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