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山西日报

令人“上头”的盲卡

日期:09-18
字号:
版面:第12版:网眼       上一篇    下一篇

  “我儿子为了抽到一张‘隐藏款’,连早饭钱都攒下来买盲卡,结果抽了一周也没抽到,还天天情绪低落。”在山西日报客户端一篇关于“盲卡消费”的报道下,家长@明亮妈妈留言感叹,引发大量网友共鸣:“盲卡究竟有什么魔力啊?孩子根本控制不住自己。”
  眼下正值开学季,不少校园周边的商店在显眼位置摆满了以热门游戏、动漫角色为主题的盲卡商品。它们小巧精致、售价不高,但由于内容随机、稀有款有限,常常让青少年产生“再买一包就能中”的心理,买到“停不下来”。
  数据显示,过去5年,我国集换式卡牌市场规模从28亿元增长至263亿元。从校园小卖部到视频平台直播间,小小的卡牌正在撬动中国数百亿元市场。
  社交媒体上,#均价1.7元的盲盒卡牌赚了小学生100亿#、#有家长花200万为孩子集卡#、#未成年人为抽卡牌瞒着家长花光压岁钱#等话题频频冲上热搜。
  记者调查发现,盲卡之所以受追捧,一方面源于动漫游戏IP带来的强大情感认同,另一方面也与其背后的“谷子经济”密切相关。“谷子”即英文“goods”的音译,指的是二次元文化衍生商品,近年来在年轻群体中风靡一时。盲卡以其IP属性+未知惊喜的组合,迅速成为“10后”的“心头好”。
  次元峡谷的负责人徐嘉昱向记者介绍道:“店里的卡牌便宜的两块钱就能买一包,贵的也就二十元,选择非常多样。从《柯南》《浪浪山小妖怪》到《火影忍者》《航海王》,还有不少足球、篮球明星的球星卡,都很受12岁到18岁青少年喜欢。”
  他拿起一包镭射卡补充说:“很多孩子会专门来收集自己喜欢的人物,也不只是追IP。这些卡面用了烫银、碎闪各种特殊材质,在不同光线下折射的光芒很漂亮。正因为单价不高,小朋友们都愿意试着买来收藏,玩着玩着就‘入坑’了。”
  最新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卡牌市场正以56.5%的惊人增速狂飙。“从心理学角度看,盲卡热背后其实是一种典型的‘斯金纳箱’式操作行为。”太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杜磊解释道,所谓“斯金纳箱”即通过随机奖励强化某种行为,在不知道何时获得回报的情况下,人们更容易持续投入。“对未成年人来说,这种设定很容易形成‘奖赏期待’,诱发成瘾行为。”
  “虽然要求对8岁以上未成年人须经监护人同意后方可销售盲盒,但现实中,线上购买几乎是零门槛。”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吐槽”,自己12岁的弟弟通过某电商平台轻松购买上百包盲卡,甚至搭配“隐藏款预测器”提高“中奖率”。
  “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地全盘否定盲卡产品,但必须加强规范和引导,尤其是在面向未成年群体时。”杜磊表示,“我们不能一味压制青少年的兴趣爱好,而是要让他们在合理的规则中学会选择,在理性的边界中找到快乐。”

本报记者李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