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做好城市工作④
郭艳
城市不只是钢筋水泥的森林,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工作要把创造优良人居环境作为中心目标,努力把城市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部署的将来一个时期城市工作七个方面的重点任务中,“着力建设绿色低碳的美丽城市”是其中之一。建设美丽城市,必须“以绿色低碳、环境优美、生态宜居、安全健康、智慧高效为导向”,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让人民群众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城市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
持续攻坚,巩固城市生态环境治理成效。城市是人口最密集、社会经济活动最集中的区域,也是资源能源开发利用强度大、污染排放集中、生态环境问题集中的区域。要采取更有效措施解决城市空气治理、饮用水源地保护、新污染物治理等方面的问题,严格控制城市开发强度,科学划定水体保护线、绿地系统线、基础设施建设控制线、历史文化保护线、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构建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城市空间格局。
协同发力,推动城市全面绿色低碳转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城市是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区域。要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贯穿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全过程和各环节,通过绿色低碳转型重塑发展新动能。优化城市能源结构,支持城市能源系统进行节能低碳改造,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支持分布式电力系统建设。加快城市交通运输与能源体系融合发展,支持发展大运量、高能效、低排放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加大对现有建筑物和城市照明系统的节能改造力度,严格执行建筑节能降碳强制性标准,提升新建建筑中星级绿色建筑比例,加快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等。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步伐,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坚决淘汰落后产能,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加强城市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的循环连接,打造城市靓丽的“颜值”,提升市民的生活质量。
和谐共生,建设生态多样优美的城市。城市不仅是人类集中生产生活的家园,也是丰富的生物物种栖息地。如何加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是关系城市生态安全、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福祉的重要命题。然而,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复杂性远超过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平衡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是一项长期而富有挑战的任务。建设美丽城市,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提供更多良好的城市生态产品,提高城市生物多样性为导向强化系统设计,加强生态修复,将生物多样性保护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开展城市生态功能及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和评估,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对重要物种和特殊生境实施精细化保护管理,支持建设一批生物多样性开放地、体验地,加快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生态系统。
全民行动,汇凝城市绿色发展合力。建设绿色低碳的美丽城市,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政府应发挥引领作用,制定清晰明确的发展目标与政策要求,并加大监管和执法力度,确保政策落地生效。企业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采用清洁生产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能耗与排放。社会组织可凭借专业优势,通过组织环保公益活动、开展环保知识科普等方式,提升公众的环境意识与参与热情。公众则应从点滴做起,积极践行绿色消费、绿色出行理念,为城市绿色发展贡献力量。当绿色成为城市发展底色,当低碳融入人们日常生活,“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画卷必将在现代化人民城市中璀璨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