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山西日报

在推进能源革命实践中展现国企担当

日期:09-16
字号:
版面:第11版:学习周刊·践悟       上一篇    下一篇

丁国栋

  建设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党中央交给山西的一项战略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扛牢国家电煤保供责任前提下,推动煤炭产业由低端向高端、煤炭产品由初级燃料向高价值产品攀升,同时着眼于高水平打造我国重要能源原材料基地,配套发展风电、光伏发电、氢能等能源,构建新型能源体系。

  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作为非煤省属企业,山西航产集团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启动太原武宿零碳机场项目,在推进全省资源型经济转型和能源革命历史进程中主动展现国企担当。
  抢抓关键窗口期,以机场改扩建为契机全力打造绿色机场。太原武宿国际机场是国家重要区域航空枢纽,承担着山西近70%的航空运输任务。2022年5月,作为中国民航局“十四五”重点规划项目的太原武宿国际机场三期改扩建工程正式开工。在山西争当全国能源革命“排头兵”、全民航绿色转型蓄势待发的历史背景下,2023年山西航产集团抢抓太原武宿国际机场三期改扩建“窗口期”,提出打造“零碳机场”的目标,通过全面推行绿色建筑、规模化应用光伏地热等可再生能源、推动终端绿电替代等方式,实现机场范围内大比例可再生能源利用,进而实现机场运行零碳。
  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因地制宜推动机场供能方式全方位转型。山西航产集团打造“零碳机场”项目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与机场毗邻的黄陵—西温庄地热田是山西最具开发潜力的地热资源富集区,项目依托这一独特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将中深层地热确立为清洁热源体系的核心基底,通过大规模集中利用地热,构建“零碳热源”系统,彻底替代化石燃料热源。同时,机场区域空间广阔、日照充足,为新机场大比例敷设光伏,从而实现以“绿电”替代“灰电”提供了先天的地理条件。项目建成后,年供热能力可达85.4兆瓦,将为航站楼、综合交通中心等约100万㎡建筑群提供稳定热源,光伏系统年均发电 量将达到1.2亿千瓦时,在摆脱化石能源供电依赖的同时,每年减少标煤约4.51万吨,减排CO2约11.82万吨。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打破关键技术瓶颈填补行业空白。发展新能源技术是引领新一轮能源革命以及科技创新的重要突破口。“零碳机场”项目落地,必须解决机场特殊安全场景约束、机场光电最大比例消纳、多时间尺度储能等多项技术难题。
  要解决飞行区大面积光伏铺设的安全性问题。在飞行区大面积敷设光伏尚属全国首创,现阶段全民航还缺乏相应的工程实践和技术规范。为此,航产集团联合国内顶尖科研团队,通过大量试验和反复论证,集中破解了飞行区特别是滑行道之间光伏列阵的抗飞机尾流冲击、防电磁环境干扰和防眩光等技术难题,以确保飞行安全与能源稳定供应的双重目标。这一系列技术突破,不仅为飞行区、航站区实现光伏“能装尽装”提供了技术支撑,更为民航机场行业提供了真实场景下可借鉴的大比例敷设光伏方案,直接参与和推动了民航行业标准的建立与修订。
  要解决机场光电消纳难题。由于光伏发电高峰与机场用电高峰不匹配,分布式光伏发电直供比例不高,可能导致对电网的较大冲击和弃光问题。为解决这一难题,“零碳机场”采用交、直流微电网技术,将光伏发电、储能系统、V2G充电桩和其他用电终端通过智能调配系统组成微电网。一方面在电能侧尽可能实现机场域内的高比例绿电消纳,另一方面利用光储直柔技术破解了机场清洁能源利用瓶颈,进一步释放了绿色清洁能源的经济价值,提升了“绿电”供能系统稳定运行的韧性。
  要解决多时间尺度储能问题。无论是光伏发电,还是地热利用,必须解决能源供需的时空矛盾。“零碳机场”项目引入冰浆—热水转换的跨季节冷热调蓄新型储能技术,在春季利用过剩光伏电力制冰储冷,以补充夏季制冷的尖峰需求,秋季则将过剩电能转化为热能,满足冬季供暖的尖峰需求,既能改善春秋两季光伏发电消纳问题,还能实现“冬冷夏用、夏热冬用”。同时,配套建设储能电站和车网互动充电桩,形成“固定+移动”多源储电系统,提升机场光伏消纳率的同时,也保证了机场能源供应稳定。这一技术实践为交通枢纽能源转型提供了“光储协同”的实践范本。
  搭建智慧管控平台,数智赋能构建可追溯的碳资产数据体系。“零碳机场”项目不仅要在机场供能上实现新能源对传统能源的替代,更要为今后机场碳排放管理与交易搭建底座。项目将配套建设智慧能源管控平台,集成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前沿技术,以“减碳最大化、成本最优化”为目标,建立全域感知、智能分析、动态调控的管理架构,实现从能源生产到碳排放管控的全链条智慧化管理。同时,通过对碳排放数据的统计、核算与管控,将平台数据与区域电网和虚拟电厂相连接,为未来参与碳汇交易、碳汇金融提供了数据支撑,从而进一步提升碳资产的经济价值。
  打造开放合作新范式,以国际视野提升项目建设运营水平。在我国能源国际合作逐步从“积极参与”向“主动引领”转变的背景下,省属企业必须在推进绿色能源革命实践中增强国际化视野。“零碳机场”项目成为我省首次利用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资金、单笔外贷金额最大的绿色基建项目,不仅解决了项目建设的资金问题,更重要的是引入了先进的绿色金融标准和建设运营管理经验,为树立全球视野、完善公司治理、推动技术创新、拓展国际合作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路径。这种全新的“技术+资金+标准”的国际合作新范式,为山西乃至全国绿色基建项目的国际化融资提供了宝贵经验。(作者为山西航空产业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