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山西日报

坐轮椅的她住进了单人宿舍

日期:09-16
字号:
版面:第01版: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 银行工作人员上门为李天淼办理业务。

  •   9月12日上午,山西电子科技学院处处洋溢着新生报到的喜悦。学校东门,一辆汽车缓缓停下,坐着轮椅的李天淼在妈妈的陪伴下出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老师和几名学生志愿者立刻迎了上去。大家小心翼翼地护着轮椅,将这对母女引向早已准备好的单间宿舍。
      “真没想到学校考虑得这么周到!”李天淼的妈妈李女士眼眶微红,不住地向周围的老师道谢。时间回到2012年10月13日,那是这个家庭永远难忘的日子。年仅6岁、热爱舞蹈的李天淼,曾是舞台上“一只灵动的小鸟”。可一场意外,让她不得不与轮椅为伴,医生“永久性瘫痪,终生坐轮椅”的诊断,更是给这个幸福的家庭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
      但李天淼从未向命运低头。在北京三年的康复训练,她咬着牙坚持了下来。回到学校后,面对落下的功课,她拒绝留级,想向别人证明自己。在妈妈的开导下,她学习的劲头更足了。一张张奖状、一项项荣誉都是她对抗命运的勋章。
      今年高考结束,李天淼偶然看到山西电子科技学院的宣传片,美丽的校园环境让她心生向往。“一开始想去省外,但考虑到身体和家庭条件,又看到这所学校的环境很好,就决定报考这里了。”李天淼说。收到录取通知书后,她通过招生办联系上辅导员张鹏波,讲述了自己的情况。
      张鹏波得知消息后,立刻上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迅速将情况汇报给校领导,学校高度重视,专门召开会议研究帮扶举措。校领导多次前往宿舍区,对生活设施配备和卫生环境提出要求,只为给李天淼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
      考虑到李天淼的身体状况,学校不仅为她安排了同班同学所在宿舍楼的一层单间,还配备了独立卫生间,宿舍内空调、衣柜、双人床、桌椅一应俱全。为了让她少奔波,学校特意安排银行工作人员上门激活银行卡,还赠送免费直饮水卡。老师带着暖心慰问来到宿舍,为她安装调试校园网无线接入点。更让李女士感动的是,学校还同意她陪同女儿居住,并考虑为她安排一份工作,方便她照顾女儿。
      “从接到李天淼同学的诉求开始,我们就联系了后勤、教务等多个部门,共同制定帮扶计划,在无障碍设施、课程协调等方面都做了准备。”张鹏波说,后续学校还会在学业、心理等方面持续帮扶,让李天淼能顺利完成学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党总支副书记王艳群也表示,学院和学校会进一步完善帮扶举措,比如添加无障碍设施,设立党员先锋岗并安排志愿者提供帮助,“我们愿意为更多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关怀,让他们在这儿开心度过大学四年”。
      坐在崭新的宿舍里,李天淼眼中满是对未来的期待。“感谢学校的每一份用心,接下来的四年,我一定不荒废青春,好好完成学业,不辜负大家的关心。”

    文/图本报记者冯思泉

    记者手记
    传递向上向善的力量

      记者没有从李天淼身上感受到命运多舛的阴霾,只有对大学生活的期待和积极乐观的心态。记者与学校老师、天淼妈妈交谈时,触摸到了向上向善的力量。
      采访时,李天淼的妈妈话不多,大多数时候安静地站在女儿身边,时不时热情地邀请记者和老师坐下。聊起过往,她轻描淡写的一句“在北京康复那三年,每天背着她去训练,累了就歇会儿再走”,却瞬间让记者红了眼眶。从6岁孩子意外瘫痪时的崩溃,到咬牙陪女儿做康复、补功课;从高中时主动申请做宿管方便照顾女儿,到如今跟着女儿来到大学,这位母亲把“不放弃”融入了生活的每一个细节。这份藏在日常里的坚守,正是这个家庭最动人的家风。
      也正是这样的家风,滋养出李天淼的倔强与清醒。和她对话,很少听到对困境的抱怨,更多的是“妈妈都没放弃,我更不能认输”“想和别人一样追梦”的坚定。她的茁壮成长,一半来自自己的不服输,一半源于母亲从未缺席的陪伴。
      学校给予的关怀,恰好接住了这份沉甸甸的期待。没有冗长的流程,没有敷衍的承诺,从快速响应需求到细致安排宿舍,从协调上门服务到考虑母亲的工作,每一步都透着“把学生当家人”的真诚。
      最触动记者的,是李天淼说“将来也要帮别人”时的诚恳。她记得母亲的辛苦,也感恩学校的关怀,从未将自己摆在“被帮助者”的弱势位置,反而悄悄把这份温暖记在心里,计划着传递给更多人。
      当家庭以“坚守”传承家风,学校以“温度”培育新人,培养出的必然是懂感恩、有良知、敢追梦的年轻人,而这份力量,终将像涟漪般在更多人心中荡漾开来。

    冯思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