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山西日报

聚力打造“四个强市” 努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永济实践

日期:09-15
字号:
版面:第06版:县域       上一篇    下一篇

谢澎

  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在山西考察时指出:“要扎实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因地制宜布局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逐步形成体现山西特点、具有比较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推动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永济市地处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区位优势独特,产业基础良好,资源禀赋优越。全市上下积极探索践行“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目标要求,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更多支柱产业,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规模总量不断壮大,行业发展态势良好。但是,对照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标准要求,还存在创新驱动能力薄弱、产业高端化突破不足、“新旧动能”转换不快、产业融合深度不足,以及产业链韧性不足、要素因素制约等问题。
  在决胜“十四五”、谋划“十五五”的关键时刻,永济市深入贯彻省委及运城市关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部署要求,克服国内外大环境、大市场等多重因素影响,提出了以争当运城建设“一城两区三门户”排头兵为目标,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聚力打造“四个强市”,努力蹚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科学路径的工作思路,直面问题破解难题,整体谋划向新图强,擂响了高质量发展的战鼓。
  抓好工业升级,打造先进制造强市。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加快构建“332”产业集群,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以先进制造业为主攻方向,聚力打造机电制造及后服务集群、铝深加工集群、新能源与新材料集群“三个百亿目标”产业集群;打造汽车零部件与装备制造集群、农副产品深加工集群、电子信息材料制造集群“三个五十亿目标”产业集群;打造印染包装集群、中医药深加工集群“两个十亿目标”产业集群,夯实工业发展根基,增强县域经济硬实力。
  抓深特色加工,打造品牌农业强市。以破解永济“农业品牌不强”问题为突破口,以“夯实品牌根基、加快品牌打造、强化品牌营销”为抓手,集中资源力量做强面粉、肉鸡、酱料、牛肉饺子、河鲜五个“拳头”产品品牌,培育一批镇街特优品牌,驱动农业生产向标准化转型、加工向精深化发展、服务向社会化迈进,全面叫响“鹳雀楼”区域公用品牌,推动农业全链条增值,带动农业转型升级、农民增收致富。
  抓实业态丰富,打造新兴旅游强市。以“争创新品牌、丰富新业态、开发新产品、构建新生态”为牵引,围绕“人气、特色、高端”要求,做好“旅游+”和数字赋能文章,不断催生旅游新价值,激活旅游发展新动能。以鹳雀楼旅游区创建5A级景区、五老峰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蒲津渡与蒲州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挂牌为核心任务,加快培育新业态、打造新场景、开发新产品、构建新生态、激活新机制、争创新品牌,提升旅游吸引力,增加旅游收入,推动永济成为国际国内知名旅游目的地。
  抓细深化改革,打造活力生态强市。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消费环境、城乡环境,厚植高质量发展沃土。从发展的外部环境、承载基底、结构优化、内生动力“四个方面”出发,以激发绿色生态活力、城乡融合活力、市场消费活力、改革开放活力“四个活力”为着力点,拓展永济发展新空间、培植发展新优势,打造生态美、城乡兴、消费活、动力强的活力生态永济。
  按照以上路径,永济市制定了打造“四个强市”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任务书、路线图,把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工作目标落到实处、抓出成效。提出七方面工作举措:一是加快发展产业基金,多元破解融资难题。坚持“一产一园一基金”的发展策略,发挥城投作用,每个新兴产业配套建立一支产业基金,壮大产业基金规模,精准靶向扩大产业链投资,支持新兴产业企业生根发芽、做大做强;二是精准实施招商引资,锻造产业集群优势。明确产业招商方向,主动对接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围绕新兴产业集群强链主、扩链属,锻造产业集群优势;三是推动产业创新融合,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深入实施科技创新高地战略,支持各类产业集聚园区建设共享创新平台,瞄准行业(企业)面临的关键技术难题,高效协同,攻坚克难;四是健全人才培养机制,激活人才发展引擎。以深化校地合作、校企合作为驱动,积极打造省级以上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支持职业院校聚焦产业紧缺人才需求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保障企业用工需求;五是降低企业营商成本,打造最优营商环境。谋实招、见实效,全力推动各项改革举措落地见效,切实降低企业用电成本、用气成本、融资成本、物流成本,倾力打造“成本洼地、服务高地、投资福地”;六是提升产业配套能力,健全产业链韧性。加快培育本土“链主”企业,吸引众多优质产业配套、项目配套、服务配套、资金配套、平台配套,带动产业链上下游高效协同和聚能成势,坚持产业链、资金链、创新链和人才链“四链融合”,全面提升产业链和供应链韧性;七是加强统计信息监测,强化监测结果应用。加强现代化产业体系统计信息监测,动态掌握发展态势,紧抓痛点、精准施策,切实筑牢实体经济之基、强化创新驱动之本、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汇聚永济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作者为中共永济市委书记、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