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山西日报

《昔阳迓鼓》

日期:09-12
字号:
版面:第11版:副刊       上一篇    下一篇

  • 李义利 山西文学院签约作家

  •   昔阳迓鼓是昔阳县民间舞台艺术,2009年被列入山西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属传统舞蹈类,以鼓点为伴奏,融合鼓乐演奏与舞蹈表演,舞者兼具鼓手身份,形成独特的“鼓乐舞蹈”艺术形态。其起源可追溯至宋代军旅鼓乐,民间传说与赵匡胤还朝等历史典故相关。
      该艺术形式由引鼓指挥,乐器包含鼓、镲、堂锣等21件,分高中低三个声部。舞步以“平颠步”“扑垫步”“蹲点步”为基础,通过“摆阵图”展现军事布阵意象。鼓乐采用一呼一应的模进方式,鼓谱对仗工整且可自由转换,兼具抒情与激越风格。传统装扮分属“梁山派”“明清派”“杨家将派”三大流派,其中“杨家将派”保留了较完整的鼓谱与阵图。
      王怀民编著的《昔阳迓鼓》是进入新时代以来,昔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成果、新亮点,全书系统梳理了迓鼓从古至今的流变与传承,并配有演奏鼓谱、表演舞步、角色阵图等,既是了解迓鼓的大众读物,也是学习传统迓鼓表演的专业读本。

    杨东杰

    荐书人品读
    转动迓鼓“命运的齿轮”

      昔阳迓鼓作为一种舞蹈锣鼓,作为一种舞台艺术,从有据可考的宋朝军旅古乐兴起,从“赵匡胤打着迓鼓还朝”的传说开始,在1000多年的流变与演化后,浓缩成200页的册子。古代帝王的转身瞬间、历朝舞者的登台演绎、时下新潮的艺术表达,仿佛在翻开书页的某个刹那,被压缩、勾连、糅合,在无法看见的岁月长河中,传承这项艺术的人们交头接耳、互道衷肠。
      《昔阳迓鼓》第一部分“概述”所述,“迓”是迎接的意思。古时候,君王起鼓,迎接的是胜利,迎接的是抗敌安民的夙愿;百姓起鼓一定是在迎接美好的日子、迎接年复一年的风调雨顺。千年倏忽而过,他们纷纷退场,谁看过他们的面目,谁听了他们的言语,谁又记录着他们的身段。在如此不可精准考据的时光里,“迓鼓”这一艺术还是顶风冒雪般地进入了现代人的视野。这个过程,横穿了古老的战乱,相似的昼夜,还有不为人知的数不过来的庸常。1959年,在昔阳这座小县城,“迓鼓”迎接新社会,充满新时期浓郁气息的表达,像历史这个既具体又抽象的概念一样,跟着台上的演员们,往前迈了一步。书中几页彩色插图,定格了一些迓鼓表演的场面,演员们装束整齐,精神饱满,目光如炬,诠释着新时代美好生活的蒸蒸日上,与围观者的欢声笑语,构成了一幅幅幸福祥和的华彩图景。
      王怀民的这本《昔阳迓鼓》,汇集了迓鼓的前世今生、鼓谱流变、表演图例、未来之路等四部分内容。
      一种舞台艺术的传承,单靠印刷厂简单的装订成册是不够的。书中记录了王怀民们在田间地头采风的故事。成书前(即2018年之前),85岁高龄的迓鼓传承人宋广忠,面对众人对保护这项舞台艺术的热情,不由得诵出一首打油诗:“老汉今年八十五,还能走跳打迓鼓。共产党恩情天地厚,阎王爷再叫也不走。”
      一种舞台艺术的传承,靠的是什么?是宋广忠一生的热爱与坚持?是王怀民一行的热情与严谨?好像还不够。书中所述七个村子的几套鼓谱,大多为口述整理而成,也有年代久远者依据表演录像转译原谱,定睛细看,那些用谐音口语或拟声之词记录的鼓谱,瞬间仿若鼓声隆隆,瞬间令人思绪阵阵。
      遗憾的是,7个村子,有一个村子的鼓谱,竟然写着“失传”二字,村子里最后一个表演迓鼓的人,不知道还能不能寻得其姓名。其他6个村子的鼓谱后面,分别列出了传承人,宋柱、宋广忠、宋生、李爱成、李爱武、王银考、张黄毛、张粉录、王转考、赵爱仁……这些听起来极其普通的名字,背后也应该是一段段荡气回肠的人生,迓鼓的传承,便也在这些纵横交错的人生中,慢慢完成。
      《昔阳迓鼓》第三部分将迓鼓表演的舞步、阵图、调度作了详细描述,图文并茂,妙趣横生。
      作为舞台艺术,任何一个跳转腾挪,都凝结了表演者的智慧与巧思,还有传承者的理解与改良。“新大众文艺”的兴起,诸如迓鼓一类的艺术形式,能否继续为人们喜爱,能否继续登台亮相,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殊不知,文艺的弘扬与发展,也在寻找和培养“新大众”的过程中,焕发出新的风貌。在传统鼓点与步调的交互演绎中,迓鼓表演于半个世纪前就有了填词演唱的形式。从逢年过节的文艺汇演,到县域学校的推广普及,从电视节目中的频频露脸,到如今“那年昔阳”民俗展演的新媒体直播,也许人们喜爱的艺术形式越来越多,但人们骨子里对传统艺术的钟情,似乎有增无减。“新大众文艺”所说的“新”,并非只是“全新”,更包含对传统文艺样式的“革新”。
      进入新时代,或许当宋广忠对着王怀民诵起打油诗的一刻,属于迓鼓的“命运的齿轮”,便已开始转动。听到鼓声,还能想到来自遥远村庄的朴素的勇气与力量,想到千百年来人们传颂的庆典与祈福。表演迓鼓的人,代代相传,他们的生老病死,他们的爱恨情仇,或许也在斗转星移间倾注于一次次敲响的鼓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