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某日,我坐公交车回家。行至新旧道路的交叉口时,司机意外地开车拐上旧路。我脱口问道:“怎么不走新路?”司机回答:“公交公司的规定。”
所谓的旧路叫北固线,从高平市北王庄村到沁水县固县乡。所谓的新路,便是太行一号旅游公路。2020年,太行一号旅游公路从村边蜿蜒而过,我的故乡釜山旧貌换新颜,被打造成生态宜居的最美乡村。金牛山翠影重重、泫水湖波光粼粼、步行街古韵悠悠、明清院黛瓦青青、钱币博物馆宝气盈盈……山水相依,美食飘香,风景如画,人家祥和。村还是那个村,可模样、气息和生活早已今非昔比。
将孙辈送进大学的父母,决定叶落归根,回到故乡安度晚年,把余生过成街头巷尾里悠然自得的田园牧歌;在晋城生活多年的姑父,将自家的出厦房改造成民宿,摇着蒲扇,喝着自酿的玉米酒,年逾古稀实现自己的老板梦;曾经跟着建筑工队四处漂泊的打工人,纷纷背起行囊返乡,放下手中的铁锤瓦刀,拿起笤帚簸箕,成为街道巷陌中充满活力的一道红黄色风景线。
旅游路上,车辆日夜川流不息,游人纷至沓来。他们坐着观光车,漫步旅游路,品尝地方小吃,尽情享受着慢时光里的岁月静好。人似乎生来喜新厌旧,那条曾经出入村庄的唯一老路——北固线,渐渐模糊在人们的记忆里。
公交车驶过杨家庄桥,爬上杨家庄坡,眼前的风景瞬间让我目眩神迷。路中央的红黄蓝旅游路景观线,醒目靓丽、逶迤向前,道路两旁的行道树郁郁葱葱,一列国槐、一列柳树、一列白杨,相对而立。国槐在空中搭起拱门,繁茂的枝叶勾肩搭背窃窃私语,宛如精心编织的绿色穹顶;柳树倒垂柔软的枝条,丝线般顺滑地轻歌曼舞,营造宁静与闲适的田园情趣;白杨则挺立如哨兵,青色树干上一只只圆睁的“眼”,恰似年轮镌刻的岁月勋章。从司机口中得知,这条村路作为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支线,前不久才修整完工。
当公交车在贾村停靠时,我迫不及待地跳下车。我想闻闻青草的芬芳,听听鸟儿的欢鸣,吹吹夏日的蝉风,走走这条既熟悉又陌生的老路。道路两旁,成片的鸢尾花虽已凋落化作春泥,绿汪汪的剑形叶子张扬生命的活力。路上没有行人,我像个孩子般在浓荫蔽日下,追逐着太阳的光斑,脚步随着忽明忽暗的光影起起落落。
忘形间转过一处弯道,一股浓郁的香气扑鼻而来。我抻长呼吸,那浓郁中似乎有淡淡的甜,还有丝丝的雅。顺着香气,我寻觅葱绿中星星点点的白,一根根修长的花茎从或心形或卵形的叶片间袅袅升起,托举亭亭玉立的花仙子,如雪的花朵似一只只漏斗横陈,微微翻卷薄如蝉翼的花瓣。我惊呆了,怎么还有如此典雅而出众的花朵!指尖轻点手机屏幕扫描,“玉簪花”三个字于唇齿间轻轻吟出,这浸染草木清香的名字,让我仿佛看到一个身着素襦、鬓簪白玉的女子,自烟雨朦胧的江南画卷中娉娉袅袅向我走来。
我从未想过,生我养我的这片贫瘠而古老的土地,居然能长出如此灵韵翩跹、满含古意的植物!走到路与村庄的交会处,“釜山村”三个红艳艳的大字撞入眼帘,那一刻,“终于回来了”的久违情愫在心底漫漶开来,仿佛历经千山万水的跋涉,又好似始终在记忆的原地驻足。就在我思绪万千之时,父亲急切的电话打来:“公交车开过去好长时间了,你在哪里?”
“路上看花。”我说。
“花?”父亲微微一怔,随即恍然道,“哦,那条老路吧,我和你妈天天去那儿溜达。早晨5点出发,走到杨家庄返回。老路树多花多,人少车少,下小雨不沾身,刮大风不扬尘,可谓世外桃源,是太行一号旅游公路的景中之景,有人说是最美乡村路。”
没想到,这条曾经承载着我生命印记的老路,早已超越其通行本身的意义,成为故乡灵魂的具象化身。原来,心灵安处的故乡,从来不是凝固的时光,而是新旧交织的岁月长卷,是蜿蜒在老路上的故岁烟火、铺展在新路上的人间清欢;是在岁月更迭间,这条老路永远焕发的温暖包容和勃勃生机,恰如玉簪花的花语——坚韧与毅力,温馨与陪伴,理解与接纳,纯洁而永恒的爱。
王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