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山西日报

穿越时空的抗战回响

日期:09-12
字号:
版面:第10版:副刊       上一篇    下一篇

  范子侠身先士卒的誓言振聋发聩、李德生兜击歼敌的智勇令人赞叹、韩丽生勇闯县城的胆魄可歌可泣……每一个抗战故事,都是一颗不灭的精神火种。当故事被反复讲述,当英雄被永远铭记,伟大的抗战精神便会跨越时空,在新时代点燃人们的家国担当。

——编者

  盛夏时节,阳光洒在香岛公园的一棵棵绿树上,微风吹过树梢,绿叶间荡漾着层层油亮的光。周末,阳泉市城区文联“艺心向党”红色主题宣讲活动在这里举行。《保卫黄河》《游击队歌》《我的祖国》……嘹亮的歌声传向四周,吸引着来来往往的市民驻足,大家不约而同地跟着合唱的团队唱了一曲又一曲。
  应城区文联邀约来到现场的南沟村红色历史挖掘者和红色教育工作者姚永田,成为大家围聚的中心。
  “我前进,你们跟着我;我停止,你们推动我;我后退,你们枪毙我。”姚永田激情昂扬地讲起八路军第129师新编第10旅旅长范子侠率部参加百团大战时说过的话。1942年2月,抗日名将范子侠在沙河展开与日军反“扫荡”激战时中弹牺牲,时年34岁。在阳泉这片土地上,人们一直讲述着范子侠屡立战功的英勇故事,关于一盏油灯的故事,更是代代相传。那盏油灯,是范子侠在战壕中研究作战地图时的唯一光源。“那盏灯,如今陈列在百团大战纪念馆,它照亮的,不仅仅是作战地图,而是一个民族奋起抗争的道路。”
  姚永田又讲起了狮脑山下的西峪掌围歼战。1940年8月20日,时任八路军129师385旅769团1营营长的李德生带领全连战士,在西峪掌村口痛歼日寇炮兵中队、击毙日军中岛中队长。讲到这里,他眼神坚毅:“这场战斗,成为百团大战第一阶段狮脑山战斗经典战例载入史册。”
  姚永田的声音仿佛穿越了枪炮硝烟的时空,击打在我们的心里。他讲到时隔55年后,李德生重返西峪掌,站在那棵依旧挺拔的大松树下,眼含热泪,几度哽咽。那一刻,现场听众有的眼眶湿润了。
  百团大战是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战略性进攻战役,是一场坚定意志、精密筹划、众志成城的民族壮举。
  我站在人群中,倾听着姚永田的宣讲,脑海里浮现出炮火硝烟的狮脑山上八路军前赴后继的一幕又一幕……夜幕低垂,信号弹划破天幕,八路军战士们踩着泥泞,悄无声息地爬上狮脑山。在倾盆大雨中,他们用身体筑起防线;在日军炮火覆盖下,他们用刺刀拼杀到最后一刻。那是一场六昼夜的血战,一道无法逾越的钢铁防线。他们没有重武器,但他们有信仰,有“打不垮的中国人”的信仰!
  这时,身旁一个小学生悄声问奶奶:“八路军战士怕不怕死?”奶奶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说:“他们也怕,但他们更怕国家危亡。”这一瞬间,旁边的一位拄着拐杖的老人抬手抹了一把眼角。
  姚永田的讲述进入高潮——狮脑山西峪掌高地的那场三面夹击之战中,预备队3连在营长李德生带领下悄然绕至敌后,手榴弹像雨点般砸向日军阵地,一举歼敌百余人,缴获机枪步枪数十支。那种“从背后兜着鬼子屁股打”的智慧与胆识,在其生动还原下,令听众如临其境。
  姚永田说,直到狮脑山战场最后一天的战斗,八路军一支枪也没有丢。讲这句话时,他眼中闪着光:“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骨气,哪怕战斗到最后一个人,也绝不丢枪!”全场掌声久久不息,连公园远处路过的行人也驻足肃然。
  香岛公园的红色主题宣讲就在这样的微风中、阳光中、故事中结束了。但那微风仍偶尔吹起,树梢仍在轻轻摇晃,很多人久久未散。
  我忽然想到:这风,80多年前也许曾吹过那些战士的脸庞,吹过李德生的军帽,吹过西峪掌那棵老松树的树梢。今天,它吹过狮脑山之巅的树梢,吹过桃河两岸,吹过香岛公园的树梢,它穿越时空把伟大的抗战精神吹进了我们的心灵深处。

文德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