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山西日报

与历史共鸣的瞬间最动人

日期:09-11
字号:
版面:第06版:文化       上一篇    下一篇

  走进博物馆,有人因青铜器上的饕餮纹驻足遐想,有人为陶俑的憨态可掬会心一笑,有人被古籍中的文字触动心弦。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走进博物馆,开启一场穿越千年的文明相遇。毋庸置疑,博物馆已成为承载文明记忆、传递文化力量的重要载体。
  自1905年张謇在南通创办我国第一座公共博物馆——南通博物苑以来,中国博物馆事业已历经120年发展。截至2024年底,全国备案博物馆总数达7046家,覆盖城乡、类型丰富、主体多元、普惠均等的现代博物馆体系已基本建成。
  随着社会文化需求的持续增长,公众对博物馆的热爱不断升温,各类博物馆正以更开放的姿态融入大众生活。2024年,全国博物馆举办陈列展览4.3万个、教育活动51.1万场,接待观众14.9亿人次。“博物馆热”现象背后,是公众对历史文化知识的渴求日益加深,是文化自信在大众心中的生根发芽。越来越多的观众从“看见博物馆、走进博物馆”转向“了解博物馆、热爱博物馆”,逛博物馆也从文化生活的“可选项”变为“必选项”。
  博物馆展览是博物馆最重要的服务,是连接文物与观众的核心纽带。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古代中国”基本陈列,用一件件文物串联起历史长河,让观众在驻足间触摸千年文明的脉搏;临时展览打开一扇扇文化之窗,或汇聚不同省份的特色文物,或引入异国他乡的文化瑰宝,或聚焦特定主题的深度探索,让观众无需远行便能领略多元文化风景。
  博物馆的展陈并非文物的简单“独白”,而是与观众之间的同频“对话”。策展巧思融入每个展览,把散落的历史碎片串成连贯的故事,让展览成为跨越时空的对话平台。展览将专业术语融入故事,把遥远年代转化为触手可及的当下,让每个观众都能找到“看得懂、想靠近”的故事。好的展览精雕细琢“如何让观众看明白”:展示商周青铜器时,配上铭文及纹饰拓片,让观众读懂“铭文中记录的古代中国”;展出宋元山水画时,附上当时的文人书信,让观众理解“画中的留白是画家未说出口的心事”;呈现古代科技文物时,搭配复原动画,让观众洞悉“千年技艺里的智慧密码”。
  展览的用心之处,还在于它用精美的空间设计创造一次古今对话。设计师用色彩的明暗铺陈营造历史氛围,以空间的开合转折引导观展路径,借文字的精准阐释传递文化内涵,靠多媒体的动态呈现激活历史记忆,为每件文物打造属于自己的舞台,观众也得以从不同切面了解文物背后的历史脉络与文化内涵。
  在参观中,观众总能从中读出属于自己的共鸣。年轻人在文物中发现潮流密码,中年人在古物里看见生活印记,老年人在旧物中触摸岁月温度。每个人都能读出自己的见解,每件器物都能聆听到观众和它的对话——当你把文物当作老友,文物便把千年前的故事讲给你听。
  正如有人所说,博物馆最动人的并非“镇馆之宝”的稀世价值,而是观展时与历史产生共鸣的瞬间。这正是博物馆的独特魅力——它不是冰封的时间,而是过去与现在的“双向奔赴”,让不同时空的生命轨迹在“同频共振”中悄然相接,成就一场跨越千年的心灵奔赴。

王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