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苏晓晨)今年以来,阳泉市各级各部门聚焦行政执法领域难点、痛点、堵点,稳步推进系列改革举措,在提升行政执法能力的同时,推动清廉机关建设不断向基层延伸、向群众身边延伸。
在破除政策体系障碍方面,阳泉市全面清理政策文件,对上位政策文件已变或主要内容被新文件覆盖的相关文件予以废止,确保法规政策文件立有准则、废有依据、改有目标。同时,优化行政执法方式,制定重点行业法律风险防控指南手册(“一业一册”),将事后处罚转为事前预防,为市场主体经营活动主动提供全面准确的秩序遵循。构建起“1+5”破产审判新机制,通过高规格配置专业队伍并与政府部门联动,成功处置国有“僵尸企业”,盘活大量资源,妥善安置职工。此外,常态化开展“经济体检”工作,围绕金融要素配套开展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专项审计调查,围绕人才要素配套开展人才政策、稳就业政策专项审计调查,围绕民生要素配套在供水、热电等公益类国有企业审计中关注收费标准、便利措施及服务效能,推动打通基础服务“最后一公里”。
与此同时,为全方位提升执法服务水平,阳泉市持续完善“政策找人”机制,优化升级“小芸说税”普法品牌,创响“平税相逢”“税声”“盂税晨读”等县区税宣品牌;打造由“业务骨干+公职律师+法律顾问”组成的专业保障团队,“点对点”开展政策辅导,构建起“线上+线下”立体式税收法治宣传矩阵。同时,把专业法律服务送到“家门口”,组建服务专业镇法律服务团,为乡镇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法治宣传、案件代理、法治体检等针对性服务。积极践行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将调解组织引入商超市场、园区景点、商会企业等领域,建立并规范专业性调解组织,打造品牌调解室,开展调解“进企业”活动,与企业面对面宣讲,及时解答群众咨询。
科技应用成为执法能力提升的关键支撑。阳泉市以“数智”赋能行政执法,围绕行政执法活动规范化、执法数据资源化、执法监督常态化目标,建成以法律法规库、执法办案平台、执法数据分析平台和行政执法监督平台(“一库三平台”)为主体的市综合行政执法平台,实现行政执法活动全过程记录、全流程智能和可回溯监管,以数字化手段为行政执法和执法监督工作赋能增效。此外,以高新区为试点,创新推出“企静通”执法监管平台,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用数字化手段助力企业“轻装上阵”。在全省率先建成“源头科技治超平台”,构建起“全过程记录、全业务上线、全路网监控、全链条管理、全方位服务”的科技治超新模式,形成“正向可监管、逆向可溯源、全程可跟踪”的治超新格局,为行政执法注入科技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