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彦廷
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新时代新征程,要牢牢把握促进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发展的主动权,深入发掘中医药文化宝库中的精华,切实把中医药文化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
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是件大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新时代新征程,要牢牢把握促进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发展的主动权,深入发掘中医药文化宝库中的精华,切实把中医药文化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在建设健康中国的伟大征程中谱写新的篇章。
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的价值意蕴。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中,由历代医家薪火相传并发扬光大,形成了宝贵的理论体系与实践智慧。要深入挖掘其哲学精髓,例如阴阳五行学说、道法自然与辨证论治思想,这些都是构成传统医学理论基础的精髓之所在;从历史维度出发,考察中医药与中华文明相互塑造的发展历程。通过对诸如《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古代经典著作的挖掘,揭示中医药与中华文化之间的深层关联,并归纳出不同时期中医药文化对促进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同时要提取其科学价值。例如,基于“治未病”的预防理念与“因人、因时、因地”三因制宜策略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要重视中医蕴含的仁爱精神、天人合一的世界观及健康养生的生活理念,通过持续开展学术研究,推动对中医药理论体系的认识更加深入全面。
注重中医药文化的人才队伍建设。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快速发展,专业人才供给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因此,要构建系统化、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中医药人才培养要侧重专业化,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采用创新的教学方法,增强学习者中医药文化传统的认同感。有效整合师承教育的优势资源,推进师资队伍的一体化发展,将“经典研读”“名师指导”“中医临床实践”等融入院校教育,实现传统师承与现代教育相融合。重视复合型人才培养,增设包括生物医学工程、人工智能应用、数据科学分析等内容的交叉课程,促进中医药与前沿科技的深度融合。在引进外来人才与本土人才培养中综合并举,构建具有前瞻性和原创性的学科理论体系。加强校企合作,聚焦中医药领域的新产品与新技术研发,推动成果转化。
全面提升公众中医药文化素养。中医药文化素养是健康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普及中医药文化素养,让公众能够充分认识、掌握并应用中医药健康文化,对于增强公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提升全民健康水平具有深远的意义。因此,要以中医药融媒体的发展趋势为切入点,制作喜闻乐见的中医药科普类短视频作品,让群众进一步加深了解中医药文化。中医院、中医药院校作为中医健康科普宣传、医疗服务的主阵地和主力军,也是新媒体运营队伍的中坚力量,应当担负起传承弘扬中医药文化的社会责任。科普宣传时要兼顾人群特点,针对不同人群需求,挖掘适宜的方法并大力推广应用。组建中医药科普宣教专职或兼职队伍,开展科学宣传。制作各种表现形式多样、通俗易懂、科学性和趣味性兼具的新媒体产品,并广泛发布在各类平台上。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村公共活动场所等地定期举办中医药科普宣传活动,在线上线下的广泛互动中增强大众的健康意识。
不断完善中医药文化法治体系。构建系统完备的中医药文化遗产保护法律制度体系是中医药文化遗产有效传承、合理利用的基础与前提。中医药文化既有中医处方药这一重要的物质载体,又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两大资源库。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不能局限于某一具体的技术层面,也不能仅仅停留在药材来源、加工工艺、处方组成等层面,要立足于整个中医药学的发展,通过立法的方式规定中医药文化遗产的权利属性、保护范围以及相关的实施标准和监管办法,为中医药系统性保护提供法律支撑。同时,要建立中医药文化遗产保护的监管机制,监管机制是实现制度落地的关键环节。监管人员须具备跨学科知识背景,使政策能够准确有序地贯彻落实下去。此外,可以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建立公众意见反馈机制,鼓励社会组织、行业协会及普通公众共同参与监督,形成政府主导、专家支持与公众参与相结合的多元共治格局,提升监管效能与公众认同度,推动中医药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顺利进行。
全面加强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交流。大力推动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交流不仅是为国计民生服务的大计要事,也是健康领域的全球化发展需求。中医药文化在医疗保障、医药研发贸易、国际教育、标准建设和多边合作等方面彰显了其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因此,亟须在提升理论体系与临床实践能力的基础上,借助国际合作机制,向世界全面展示中医药的价值。具体而言,应将中医药文化深度融入公众日常生活当中,以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和健康实践活动作为窗口,扩大人们对中医药文化的认知度和接受度;运用大数据以及各类信息化的传播方式,提升传播的速度与广度,进一步增强社会各界对中医药的理解与认同。与此同时,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参与多边交流和技术合作,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讲好中医药故事,展现中医药在维护健康和预防疾病中的良好功效。(作者单位:南昌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