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者:太原师范学院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学生 常雨佳
我家有一只旧木盒,是时光馈赠的“记忆宝匣”——几枚军功章泛着温润包浆,一叠老照片边角微卷。每次轻轻打开,红色故事便从岁月深处走来,带着历史的厚重与信仰的温度,涌上心头。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站在这个特殊节点,我怀着崇敬心情追忆家族先辈:太姥姥与太姥爷都是华北野战军十八兵团六十二军第一八六师的后勤军医。他们年少时参军报国,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用热血书写壮丽篇章。太姥姥晚年曾给我们讲述当年的故事:“在一座城郊破庙,正给伤员换纱布,流弹突然飞来,擦臂而过灼痛钻心。还有几十名伤员等着救治,哪有时间怕!”当时,太姥爷也在抢救伤员,连续三天三夜不眠不休。为了抢救重伤员,他还多次冒着炮火冲上前线。
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我始终坚持让青春在多元实践中扎根:走进红色纪念馆感悟初心,参与党史宣讲,主动投身“三下乡”社会实践,在乡村田野间调研民生、体验基层生活……这些经历让我明白,红色精神从不是孤立的过往,它是我面对实践难题时的坚持,是服务他人时的热忱,更是追求突破时的勇气。未来,我会把红色精神融入学习与生活,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传承红色血脉。
本报记者李炼整理
总策划:张羽 宋建平
执行:刘国锋 杨勇 范弋 王小强
版面设计:刘铁军
责编:高鹏 张丽 柏奇辛 高雅 王黎 高瑞敏 刘玉栖 安茹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