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雪廷
山西省红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山西省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副会长。著有《八路军序列沿革研究》《八路军改编纪实》《追寻八路军总部》《抗战英魂录》《太行山上》等史学专著和文学作品;曾在《百家讲坛》《讲武堂》等栏目主讲。
穿行在太行山间,我把精彩的历史追寻。这座史诗一般的大山,穿越如歌行板的山风。广集天下名山之优势,超脱天下名山之盛容。你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你是缠绕着天和地的巨龙。
太行是中国地理的脊梁,上党是华夏文明的起源。上党乃中原屏障,古往今来,太行山的褶皱里烽烟不断,可谓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近代以来,中国革命的烽火燃遍太行。在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总部、中共中央北方局等机关长期驻扎太行,朱德、彭德怀、刘伯承、邓小平等首长,运筹于太行山村,决胜于华北大地,创造了惊天动地的伟绩和战争史上的奇迹,为中国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立下丰功伟绩。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上党文化,与广大军民艰苦卓绝的八路军文化相融合,积淀成伟大的太行精神。
回望太行,80多年前华北危急,战争风云密布。1938年2月,八路军朱德总司令临危受命兼任第二战区东路军总指挥,他毅然率部挺进太行山区,展开群众性的游击战争。
日军攻陷临汾后,便集结3万重兵,分别从同蒲、正太、平汉铁路以及邯长公路上,分九路围攻晋东南,企图用分进合围的手段,把八路军总部及其主力部队消灭在辽县、榆社、武乡、沁县一带。
面临黑云压城的局面,朱总司令冷静沉着,作出“以一部兵力钳制各路进攻之敌,集中主力相机破其一路”的战略方针,调动八路军与东路军密切配合分别钳制各路日军。果然,日军突破东路军唐淮源部的防线,横冲直撞到达武乡、榆社一带。遵照朱总司令命令,第一二九师主力及第一一五师六八九团迅速向武乡集结,兵分两路追击。当年4月16日凌晨,将日军包围在武乡长乐村一带的浊漳河谷。长乐村战斗即刻打响,经过10个小时激战,创造了歼灭日军2200余人的辉煌战绩。长乐村战斗,是八路军在抗战中单次作战歼灭日军人数最多的一仗,也是创建以太行山为中心的晋冀豫抗日根据地的奠基之战。在这次战斗中,八路军也付出了重大伤亡,英雄团长叶成焕等800余将士血洒太行山间。
与这些长眠在太行山的英雄们近距离接触,涌动在心里的不仅仅是感动,更有着许多滋味杂陈,既敬佩英雄惊天动地的勇武壮举,又心疼他们年轻的宝贵生命;既感念先烈们为国捐躯的革命情怀,又尊崇他们依然健在的亲人。
2014年,八路军烈士陵园在武乡县兴建。到目前为止,先后4次集中安葬抗战烈士2340名。站在山顶的纪念亭下俯瞰,整个陵园依山傍水,独特的八字形轮廓,红色旅游公路呈环抱之状,陵区内一座座墓碑,就代表一份份忠诚。长眠于此的烈士就像这些树,无论经历多少严寒酷暑,都还是那样岿然屹立着,傲雪迎风。他们是“生命之花,民族之魂”,他们是中华民族的真正英雄。
2023年清明节,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悄然来到八路军烈士陵园,在墓区寻找着、寻找着,终于来到一座墓碑前,用颤抖的手轻抚墓碑,并将一束鲜花轻轻地摆放在碑前,“大伯,记得父亲说您离家那年是民国二十五年,从此家里人再没有见您的面,甚至连封信也没看到。奶奶整天念叨着您,‘这不孝之子忘了家’,直到老人家离世时还叨叨不断……父亲去世时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找到你大伯的下落,以完成你奶奶的那份念想。从您离家到现在已经87年了,我找呀找呀,今天终于见到您了,遗憾的是我看到的只是您的名字与庄严的墓碑。奶奶错怪您了,因为您离家仅仅两年后,就把生命定格在太行山上。不过,令我欣慰的是,您不是奶奶念叨的‘不孝之子’,而是大忠大孝的抗日烈士。”
他的默哀,他的致敬,他在向烈士倾诉时嘴唇微微颤动,似乎能听见牙齿碰撞的声音,眼角的泪花在打转,一位老人思念亲人的那份情怀饱含在他的动作中。这块墓碑上的名字,是来自陕西延川县的“傅有才”。
湮没了黄尘古道,远去了鼓角铮鸣,荒芜了寨堡关隘,逝去了闪烁烟云。80多年过去了,这段历史渐行渐远,但历史留下的印迹,永远不会被带走。
打开雄浑史册,再现先辈辉煌。平型关战斗、长乐村战斗、百团大战等一系列激烈战役,面对武装到牙齿的日军,八路军战士用简陋的装备,用威武不屈的精神,书写了一段可歌可泣的战斗史诗。
“黄河东走汇百川,自来表里太行山。万年民族发祥地,抗战精华又此间。”陈毅元帅笔下的太行山,就是太行军民在抗日战争峥嵘岁月的最好见证。
总策划:张羽 宋建平
执行:刘国锋 杨勇 范弋 王小强
版面设计:刘铁军
责编:高鹏 张丽 柏奇辛 高雅 王黎 高瑞敏 刘玉栖 安茹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