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质量科技金融赋能“四链”深度融合
日期:09-02
张卓斐
科技金融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联通科技创新产业创新融合路径的重要纽带,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也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我们要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和机制,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山西考察时,再一次为山西转型发展把脉指向,并特别强调了“坚定”和“有序”两个关键词,明晰了方向,给出了方法。全省上下要锚定前进方向,坚定有序推进转型发展,加快在转型发展中实现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全力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引导金融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以高质量科技金融服务助力“四链”深度融合,是推动能源转型、产业升级、适度多元发展的迫切需要。
坚持需求导向,聚焦重点项目,创新“四链”融合的科技金融服务
科技金融要迎难而上、聚焦重点。以科技金融助力“四链”融合,需要精准支持科技创新、产业创新、高层次人才创新等重点领域。
重点支持科技创新项目。科技金融需精准契合科技创新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高不确定性的内在规律,既要打破短期收益导向的资金配置惯性,更要通过跨周期调度、多元化风险共担、全链条服务衔接,为基础研究夯基垒台、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破冰除障、为成果转化落地续航赋能。鼓励金融资源向原始创新倾斜,探索政策性与市场化同步发力的“科研经费+成果转化基金+技术保险”组合支持,重点对接国家级及省级科研项目,加强科研与科技金融双向支撑,推动金融企业加大基础研究投入,拓荒高精尖空白区。
重点支持产业创新项目。在能源转型领域,锚定煤炭产业高端化跃升方向,推动初级燃料向高价值产品转型,聚力打造国家重要能源原材料基地和新型能源体系,打造山西特色能源科技金融模式。在产业升级层面,靠前服务新兴及未来产业布局,助推彰显山西特色、具备比较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成型。适度多元发展上,立足我省能源、历史文化等比较优势,创新科技金融产品促进资源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化。
重点支持高层次人才创新项目。要树立“投资于人”的理念,为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等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定制一揽子金融服务。针对科技人才轻资产、高风险的特点,构建“人才金融服务中心”“人才特色支行”和“人才贷”“人才板”“人才保”“人才金”等专属服务体系,为高层次人才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支持。
坚持路径引领,聚焦重要载体,构建“四链”融合的科技金融枢纽
科技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等七部门联合制定的《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提出,要加强对国家实验室、科技领军企业等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金融服务,为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发展科技金融,要聚焦山西高校院所、创新联合体等重要平台载体,靶向提供金融服务。
聚焦高校院所科技创新需要优化科技金融。高校科研成果转化需破解“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资金瓶颈,科技金融要通过多元工具提供全周期支持。早期培育阶段,通过设立概念验证基金,为实验室技术提供可行性验证资金,降低社会资本介入风险;中试与孵化阶段,可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科技保险等工具,为技术熟化和企业孵化提供融资支持;产业化阶段,可引入风险投资与产业基金,推动高校合作科技企业规模化发展。
聚焦创新联合体产业创新需要优化科技金融。创新联合体是以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技术创新组织。鼓励金融企业参与到创新联合体的建设中,打通高校院所和企业之间项目合作的融资堵点,是发展科技金融的重要切入点和突破口。要注重依托创新联合体,加快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政策落实,激励引导金融机构扩大科技企业首贷融资和设备更新贷款投放。完善资本市场体制机制,对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的龙头企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企业,在上市融资、债券发行方面开辟绿色通道。
聚焦创新驱动平台发展优化科技金融。创新驱动平台提供创业孵化、产业对接、技术研发、投资融资等多维度的支持服务,涵盖从种子期到成长期的科创企业,其资金需求与风险特征存在显著差异。要推动科技金融体系与创新驱动平台的深度耦合,加强科技金融政策试点工作,研究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多元化、多层次、多场景的信贷、保险产品,丰富直接融资工具,拓宽创业投资基金来源与退出渠道。
坚持价值共创,深化理念协同,优化“四链”融合的科技金融生态
发展科技金融,需要深刻认识到金融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重要性,打破思维定式,加强金融自身的能力建设,调动金融机构积极性,树立科技引领、产业协同、金融赋能、人才支撑深度融合的理念,构建同“四链”融合相适应的科技金融生态。
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战略定位和核心价值的融合。引导金融机构深刻认识服务科技自立自强对国家发展大局、产业升级及机构自身转型的重大意义,将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纳入长期发展战略,鼓励银行设立科技金融事业部、科技支行等专营机构,实施差别化的管理模式和考核机制,形成上下协同、统筹推进的战略共识与行动合力,在提升科技型企业“首贷率”、细化风险评审、优化尽职免责机制等方面,鼓励金融机构充分创新。
加强金融体系内部各类机构衔接协作。引导银行、券商、保险、创投机构打造科技金融生态圈,鼓励组建科技金融联盟,支持各类金融机构、科技中介服务组织等交流合作。针对科创产业特点,强化科技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直接融资的优势,从上市融资、并购重组、债券发行、私募投资等方面全方位提出支持性举措,大力发展耐心资本,积极引导社会的中长期资金流向科技创新领域。要强化科技保险的“减震器”功能,探索以共保体模式构建重点领域风险保障机制。
加强金融体系与政产学研体系相互配合。充分发挥部门协同作用,建立健全科技金融统筹推进机制,深入推进科技要素市场化,提升融资对接、风险分担、信息共享、成果流转等配套政策的有效性。要将打通科技、产业、金融通道作为科技体制改革攻坚的重点,推动科技、金融、财政、税务、市场监管、人才等部门形成合力,建立跨部门、跨层级的政策协同机制,提升政策落地的系统性和有效性。
加快建设科技金融人才队伍。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离不开一支“懂金融、懂产业”的复合型金融人才队伍。加强校企联合培养,探索在省属高校建立科技金融研究机构,实行校企双导师制,加强技术经理人的金融业务培训,提升对科技型企业的识别能力、评估能力和服务能力。加强科技、金融、产业人才的交流学习,通过双向挂职、实习等方式,搭建产学研金人才交流平台。深化科技金融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建立以创新价值、贡献度为核心的科技金融人才评价体系,将服务科创企业数量、科技信贷发放规模、股权投资退出收益等实操指标纳入考核。(作者单位:山西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