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山西日报

锚定“小而美” 书写普惠金融大文章

日期:08-28
字号:
版面:第06版:文化       上一篇    下一篇

  巍巍太行,千峰竞秀。壶关县的山水线路集峡谷奇观、云端栈道、碧波水乡于一体,成为《中国国家地理》力荐的“华北最美自驾路线”之一。山水秘境之中,位于大峡谷镇的云上庭院民宿成为游客们的“打卡地”。
  “农商银行投放了200万元‘民宿贷’,帮助我们完成了升级改造,云上庭院民宿因此获评太行山居乙级民宿,旅游旺季入住率达到100%,成为乡村旅游的一张新名片!”该民宿负责人说。
  云上庭院民宿的蓬勃发展,是山西农商银行服务乡村特色产业的缩影。今年以来,省农商银行深入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围绕打造“小而美”银行,持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新征程上,以脚步丈量三晋热土,不断书写属于新时代的“农信答卷”。
  截至2025年6月末,山西农商银行各项存款余额14538.8亿元,较年初净增773.36亿元、增幅5.63%;实体贷款余额7949.25亿元,较年初净增392.48亿元、增幅5.19%。其中支农支小贷款余额6370.47亿元,占实体贷款余额的80.14%,当年新增336.11亿元,占当期新增的85.64%;支农支小新增贷款户数占当期新增户数的72.12%。千万元以下贷款增速高于千万元以上贷款增速7.58个百分点,特别是300万元以下贷款增速最快,达9.53%,彰显了服务实体经济的地方金融排头兵使命担当。

支农支小 绘就产业振兴新图景

  乡村全面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农商银行扎根县域,员工基本都是本地人,熟悉当地产业和“三农”、小微状况。全省108家县级机构、近3000个网点覆盖几乎所有社区乡镇。山西农商银行秉持长期主义,以小额信贷为载体,服务好数量庞大的“三农”小微客群,将“我为群众办实事”落实到每个环节,以实效赢得信任。营造诚信氛围,构建更精准的信用评价体系,对守信客户给予优惠支持,引导客户认清失信危害,珍惜信用,让“穷可贷、富可贷,不讲信誉不可贷”的理念深入人心。山西农商银行把支农支小作为办好农商行的灵魂工程、生命工程,立足当地开展特色化经营,大力推进信贷深度转型,白名单客户经理一年翻了近一番,占全员总数的33.49%,持续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有效配置到服务乡村振兴和“三农”工作中,深入践行农村金融主力军、乡村振兴主办行的职责使命,推动金融服务深入社区网格、田间地头、商场集市,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金融活水。
  同时,结合区域经济特点、产业特色和经济转型、乡村振兴的重点方向,深挖本土需求,精准创新产品服务。加强交流合作,形成“政银企农”四方联动良性循环,实现经济和社会价值统一。面向农村外出人员开展服务,延伸本土服务半径。
  “从菌棒采购到扩建大棚,中阳农商银行的资金支持,让企业得以扩大产能。”中阳县黑木耳龙头企业、山西腾宇生物科技公司负责人说。
  中阳县拥有丰富的桦栎木资源,为黑木耳提供了优质生长环境。黑木耳产业从菌棒生产、基地建设到加工销售,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中阳农商银行深入调研后,推出“木耳贷”系列产品,以木耳种植周期及政府贴息期限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对符合条件的农户实行信用放款,其中,向山西腾宇生物公司发放了950万元信贷资金,支持其建设标准化种植基地、引进深加工生产线,带动周边200余户农户参与产业链。在金融助力下,该公司实现黑木耳产业“规模化+品牌化”,申请的“乡菇乡耳”“木精灵”品牌已获得批准注册,研发试制的香菇酱、木耳火腿肠、菌丝蛋白等新产品开始量产。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农户实现大幅增收,走出了一条“银企农”共赢的乡村振兴之路。
  从中阳的山野林间到全国消费者的餐桌,一颗黑木耳的“旅程”背后,是地方金融与特色产业的同频共振。在屯留县,农商银行围绕特色辣椒、中药材等产业,精准匹配供需、提升信贷投放效率,为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提供链式金融服务。
  山西太行制药有限公司是我省知名的现代中药生产和研制企业。为加大对新药的研发投入,公司积极拓展产品线,资金需求水涨船高。关键时刻,屯留农商银行以专业的金融服务能力,敏锐捕捉企业资金需求,量身定制了个性化授信方案,核定了3000万元的授信额度,支持其研发创新和产品线拓展。这笔资金及时到位,如同一场“及时雨”,为太行制药的“研”途注入了强劲动力。
  南有沁州黄,北有东方亮。山西东方物华农业科技集团生产的广灵“东方亮”小米,是北京冬奥会特供产品,随神舟十六号飞船“飞天”参与太空育种实验。截至2025年2月,广灵农商银行对该企业贷款余额达1923万元。
  “在农商行的扶持下,我们的产值从以前的每年的200多万元增长到现在的1亿多元,100多种产品进入市场。”企业行政经理邢成强感慨道。以“东方亮”为纽带,广灵农商银行延伸服务“种植—加工—销售—文旅”融合链条,服务带动全县2000余户种植户增收,让每一粒小米都闪耀着“金融助农”的光芒。

整村授信 “贷”动乡村富美生活

  认准农商红马甲,情系“三农”解民忧。今年以来,山西农商银行深入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各县域机构纷纷组建红马甲服务队,活跃于城乡之间,勾勒出新时代银农情深的动人画卷。
  “今年以来,全行累计走访农户5900户、企业80余家,新增实体贷款3.32亿元,实现规模与覆盖面双提升。”壶关农商银行负责人说。今年,该行推出“春耕贷”“农机贷”等特色信贷产品,实现贷款“当天申请、当天放款”。
  服务“三农”,首先要了解“三农”。乡宁农商银行采取“网格化管理”的模式,将全县130个行政村、11个社区、6.23万居民、3000余户商户划分为190个微网格,全员认领网格,做到“人人有网格、户户能对接”,构建标准化、可量化、可行性的授信体系,将金融服务基础扎得更深、更实、更牢固。在划分网格后,该行引入“3D地图+电子表”的方式,联合测绘公司对全县130个行政村开展航拍测绘,形成局部的“村情图”“民情图”,构成了整村授信的“网格一览图”。对每户村民、商户、小微企业实行“一户一档”,建立“白、绿、红、灰、黑”五类名单,建立起村委、商圈客户授信信息明细台账,对每户村民、商户、小微企业信息做到一清二楚,为全面授信打下坚实基础。“有了这个图表,可以清楚地知道村民的金融需求是什么、是否符合授信条件,我们授信工作方便快捷多了!”客户经理谈起“网格一览图”,纷纷称赞。
  走进乡宁县各村,会看到村干部的公示牌。乡宁农商银行精心挑选业务骨干担任村干部并进驻网格,开展常态化服务。截至目前,该行对全县130个行政村、60个商圈的授信覆盖率达100%,个人信息建档6.23万户,实现建档覆盖率100%。累计授信农户达17444户、授信金额13.48亿元。
  推进整村授信,各县农商行着力构建农村信用服务生态圈。壶关农商银行将整村授信作为破解农村金融“信息不对称、服务难下沉”痛点的关键抓手,打造“数据建档—信用评级—授信用信—生态延伸”全链条服务闭环,为乡村振兴注入“信用动能”。该行组建的红马甲服务队深入各村,联合村干部、乡贤等“关键人”,召开整村授信座谈会,逐户开展“背靠背评议”,通过“三问三查”(问家庭情况、查资产;问经营项目、查流水;问信用记录、查口碑),精准采集农户信用信息,累计完成1.5万农户信息建档,对信用示范户、示范村、示范乡等统一授牌,授信金额25亿元。同时,该行对信用户实施额度优先、利率优惠、免抵押担保的“两优一免”政策,让“信用档案”转化为“真金白银”。
  在侯马农商银行,工作人员借助“铁脚板+大数据”优势,使科技不是冰冷的工具,而是有温度的服务延伸。在场景拓展方面,该行通过“精微通办”网格化营销系统,实现客户经理走访轨迹、客户需求和服务进度的可视化管理,大幅提升了金融服务的效率与精准度。“精微银行”上线以来,实现有效授信户数11608户、金额14.15亿元,服务触达68个行政村、3.2万小微主体。

党建赋能 擦亮“金融为民”底色

  山西农商银行坚持党建引领,不断深化“支部建在网点上”,引导各机构广泛开展“一行社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建设,探索“党建+”特色模式,以123个党委、938个党支部推动基层组织建设与业务发展深度融合。
  乡宁农商银行第一党支部所在的崖下支行,处处充满了红色文化印记。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乡宁农商银行始终把党建放在首位,将原先的4个党支部改组7个党支部,班子成员全部下沉党支部,既包党建也包业务,既是“指挥官”又是“战斗员”,以头雁领航带动群雁齐飞。
  屯留农商银行开展红马甲党员先锋行动,主动对接“乡村振兴重点项目清单”,延伸走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更加适配的信贷产品,帮助企业降低融资成本、解决融资难题,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壶关农商银行以“党建共建”为纽带,各基层党支部分别与包片区域乡镇党委联合开展党建共建活动,建立“三级联动”工作机制(党委统筹、支部对接、党员包村落实),以链式服务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该县凤凰山庄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是长治市首家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在支持凤凰山庄田园综合体项目中,该行联合壶关经济开发区党委、岭东村委,打造“农户+合作社+农商行”的经营扶助模式,累计投入信贷资金超2000万元。如今,凤凰山庄已发展出乡村旅游、窑洞民宿、研学培训、合作种植、农产品出口等多条产业链,带动周边2000余户农民增收。
  侯马农商银行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开展“党建+两进两服务”助力乡村振兴大走访,即:进村、进社区,服务乡村振兴;进企业、进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该行在行政村设立金融服务站,“金融管家”在行政村派驻办公,一边积极与村“两委”对接,积极组织党支部、团支部、工会小组,开展送金融知识下乡、送文化下乡、产业观摩、关爱老人、征求意见等活动。
  古交农商银行设立“党员先锋岗”“金融服务标兵”、技能大比拼竞赛等活动,让110余名党员在19个基层网点亮身份、作表率;建立“1+N”传帮带机制,每名党员结对培养2名业务骨干。在“党建+网格化服务”模式下,该行党委划分8个党员责任区,组建了8支红马甲服务队,累计走访农户1023户,建档授信1亿元。同时,古交农商银行在146个行政村设立“助农服务点”,针对特殊群体推出“夕阳红”上门服务;建立“群众点单、支部派单、党员接单”机制,累计解决农产品销售、农业保险等难题47个;积极推动支行党支部与村委结对共建,打造“金融夜校”“田间课堂”特色品牌;依托“晋享e贷”线上平台,实现“指尖办贷”3分钟到账,累计发放线上贷款8000万元。

李明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