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北京青年报

援藏七载育英才 坚守雪域显担当-北京青年报

日期:09-10
字号:
版面:第A10版:读北京       上一篇    下一篇

    ·首都优秀教师风采·

    今天是我国第41个教师节,今年也是首都教育工作者梁新援藏的第七个年头。在拉萨北京实验中学校园里,人们总能看到梁新熟悉的身影。七年前,梁新带着满腔热血踏上了西藏这块陌生又充满挑战的土地,他在拉萨北京实验中学默默耕耘,见证了拉萨市教育水平的一步步提升,用坚守与创新在雪域高原书写了教育援藏的动人篇章。

    打造连接外界与雪域的桥梁

    2018年7月,经北京市教委选派,梁新来到拉萨北京实验中学担任德育副校长,继续分管他擅长的德育工作。他第一年做好德育整体规划,第二年开始落地实施。“北实的德育工作刚刚开启了一扇门,这扇门后有一个充满无限可能和希望的广阔天地。”梁新回忆说,打造德育品牌的道路并非坦途,最大的困难是让当地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发生转变。

    “来到学校之后,我发现这里没有学生会,于是我先给老师们做思想工作,然后手把手地教他们怎么建立学生会,告诉他们学生会的意义所在,再给学生开大会进行讲解。”一年后校学生会顺利建立起来了,学生发挥的各种作用慢慢凸显出来,学生的各项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两年援藏期满,2020年7月,梁新向组织递交继续援藏申请。梁新凭着一腔热血和精湛的业务能力,带领全校师生实现了办学质量的稳步提升,学校办学成效受到当地百姓、师生和教育部门的广泛认可。

    “教育是改变命运的钥匙,也是连接外界与雪域的重要桥梁。”怀揣这种信念,梁新立志要将最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资源带到这片土地,为这里的孩子们打开一片广阔天地。

    推动教育援藏整体升级转型

    2022年,梁新再次递交续延申请,并被任命为拉萨北京实验中学校长。在为期三年的校长任职期间,他以提高办学品质为目标,推动首都教育支援合作由“组团式”援助向“融铸式”协作升级,也在提升学校办学条件和校园文化建设上投入了大量心血。

    与此同时,梁新还为学校多方筹措资金,用于学校运动场改造、综合楼建设、教学楼翻新、学生食堂建设、教工之家完善、校园环境绿化等基础设施项目;推进信息化建设,以“人工智能+”“新质生产力”赋能教育支援合作,争取援藏资金用于建设智慧校园、虚拟实验室、电子图书资源等项目;不断完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设置,开发了科技研学、劳动教育等优质课程。

    梁新带领援藏团队在教育援藏领域开辟新赛道,经北京市教委的指导,在学校系统推出了“交融式集团化访学”“京藏线上国学诵读”“雪域翱翔-拉萨市优秀创新人才培养”“京藏同心、见字如面”“同种一粒种,同上一堂课”等援藏项目。

    “升级转型之后与之前相比,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更加走深走实,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更加有针对性,且投入的资源超强,在学生学业方面拥有了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北京教育援藏整体升级转型,对学校第二个十年办学起到了指挥棒的作用。”梁新说。

    培育高素质的本地教师队伍

    随着学校办学逐渐成熟,梁新对援藏工作也产生了更多思考。他带领援藏团队,依托首都强大的教育资源,从校本培训、教育科研、课程发展等方面努力提升当地教师专业素质,打造了一支热爱教育事业,钻研教育业务,乐于付出奉献的本地教师队伍。

    作为组团式援藏样板校,梁新通过组织京藏教师交流交往、优质资源远程互动、建立教研基地校等活动,发挥援藏优势,强化科研引领,打破校际壁垒,加强与兄弟学校的交流合作,以点带面,实现资源共享,发挥了引领示范、多边辐射作用,促进了拉萨教育的整体发展。7年间,梁新见证了拉萨北京实验中学教育面貌的焕新。在刚刚结束的2025年中高考中,拉萨北京实验中学再次擦亮了北京教育援藏品牌,为西藏和北京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今年7月,当同期援藏的同事陆续收拾行囊踏上归程时,梁新再次递交了“续任申请”。在他看来,7年的教育援藏虽取得了亮眼成绩,此前他牵头开展的各项工作也已初见成效,但如何让年轻教师快速成长、将北京的优质教学经验与藏区学生的学习特点深度融合、巩固拓展当前的援藏成果,仍需要进一步优化。

    夕阳西下,梁新仍在办公室里逐字修改着工作交接手册,扉页上那句“教育是慢艺术,需要一代代人接力”,既是他对教育事业的理解,更是他选择留下的初心。

    文/本报记者  彭小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