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推出特别报道“和平丰碑”-北京青年报
日期:09-03
今天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80年前,中国人民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一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从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
本报推出“和平丰碑”特别报道,聚焦抗战的80个细节,阐述14年的抗战历程中,中国人民为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作出的重大贡献,成为亚太地区乃至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石的史实。
“第一枪”响彻世界
“持久战”旗帜高扬
从白山黑水间的抗战起点,到领导一二·九运动,从坚定不移推动全民族抗战、团结、进步,反对妥协、分裂、倒退,到全面开辟广阔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这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枪,打出了一片革命新天地。
第一枪,打出了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的价值追求。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从一开始就具有拯救人类文明、保卫世界和平的重大意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无疑是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世界意义的深刻洞察。
不屈不挠十四载
碧血丹心为中华
1931年9月18日夜里,日本关东军挑衅的枪炮声响起,中国人民在白山黑水间奋起抵抗,成为抗战的起点。直到1945年9月2日,日本外相重光葵和日军大本营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在投降书上签字,中国人民经历了5098个浴血奋战的日日夜夜,取得了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的伟大胜利。
在日本战略进攻、中国战略防御期间,中日双方投入总兵力达400余万人,战火遍及中国十多个省区,中国直接和间接卷入战争的人口达4亿之多。在这场战争中,中国战场歼灭日军150多万人,占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伤亡总数的70%以上。
胜利之本在兵民
为保江山团结紧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指出了中国共产党为民执政的根本宗旨。
14年不屈不挠的抗日战争,正是这一根本宗旨的生动印证——党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广泛发动群众、深入组织群众、大力武装群众,形成了军民同心英勇抗敌的强大力量,生动上演了人民战争的历史活剧。
正是有了民心所向、民意所归、民力所聚,党领导的抗日战争才能无往而不胜。
中流砥柱立东方
和平光芒耀世界
中国人民14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东方主战场反法西斯主义的一面旗帜。
正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主题展第四部分前言中所说:中国以长期抗战牵制和消耗了日本的大量军力,打乱了日本既定战略意图,减轻了苏、美、英等国的压力。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战场仍然抗击着日本陆军主力和部分海空力量,在战略上策应和支持了盟军其他战场的作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换言之,这一重大贡献就是指,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战略价值。
·详见05-0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