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北京青年报

我们的下一代要牢记历史不忘国耻-北京青年报

日期:09-02
字号:
版面:第A04版:看天下       上一篇    下一篇

华侨华人代表介绍华侨华人在世界各地举行的纪念活动及其对抗战的贡献等方面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昨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新闻中心举办第二场记者见面会,华侨华人代表介绍华侨华人在世界各地举行的纪念活动及其对抗战的贡献等方面情况。

    当年很多侨胞在居住国与当地民众并肩作战抗击侵略者

    有记者提问,回望抗战历史,海外侨胞或是为支援抗战奔走呼号,或是与侨居地的民众并肩作战,或是跨越山海投身保家卫国洪流,都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独特贡献。如何理解这种“万里同心”?在当前有何启示?

    马来西亚吉隆坡广东义山主席杨博耀说,“万里同心”的意思是说当年的南洋华侨机工,在听到我们祖国受到日寇入侵的时候,马上组织起来,千里迢迢回到祖国,为祖国抗战作了一些贡献。

    “包括在军中有几位女扮男装的‘当代花木兰’,李月美以及白雪娇女士,她们的这种奉献精神是非常值得我们弘扬的。必须让年轻一代知道这段故事,不然只有我们这代人知道可能就传不下去了,我们这代人必须为下一代人、下两代人继续去做这个工作。”

    澳大利亚悉尼华星艺术团团长余俊武说,回望抗战史,海外侨胞以“万里同心”的家国情怀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种精神跨越了国界。

    “这种精神体现了命运与共。海外很多侨胞在居住国与当地民众并肩作战,抗击侵略者,这种跨越民族与国家的力量,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精神搭建了友谊的桥梁,海外侨胞还在发挥融通中外的特殊作用,理论宣传、外交斡旋包括物资通道,他们都在努力、积极地发挥着自己的作用。”

    他说,“万里同心”的精神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一是弘扬家国情怀,第二深化国际合作,第三讲好中国故事。

    在海外传承弘扬中华文化是应尽的责任

    “我是上世纪80年代留学到了澳大利亚,因为当时在澳大利亚,中华文化活动还很少,这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机会,让我们填补了很多文化空白。”澳大利亚悉尼华星艺术团团长余俊武说。

    他提到,三十多年一路走来我们秉承着一个理念,因为我们是华人,中华民族和整个文化的精神永远在我们的身上体现。另外,我们是文化人,在海外传承弘扬中华文化是我们应尽的责任。中华文化在海外发展,“人”是最好的承载者。

    “多年以来,我们始终在探索本土化运作,因为只有本土化运作,才能在当地架设起民心相通的桥梁。为了达到这一点,首先要凝聚起有能力、有造诣、有热情、肯奉献、热爱中华文化的人士形成合力。”

    余俊武说,澳大利亚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举行活动中,我们要考虑到和其他民族的双向互鉴、感情共融、价值共享,把成功的取向建立在平等、尊重、互惠的基础上,共同开垦这一片土壤。只有这样,在澳大利亚这个多元文化的土壤中,才会让更多的非华语背景的人士从中了解中华文化、欣赏中华文化、运用中华文化。

    “确实,我深深地感受到,社区和谐是多元文化社会繁荣发展的基石,而文化艺术又是促进社区和谐的源泉。只有本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心态,才能达到‘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的境界。”

    不管你去到哪里 根还是在中国

    “抗战胜利已经80周年了,1931年的‘九一八’已经94年了,从这个角度讲,在世的抗战老英雄、老战士已经是凤毛麟角了。反过来,我们的年轻人尤其是在海外成长的这些年轻人,他们读的是外国的书、外国的世界观,跟我们不一样,这一课不补上的话,我们的历史可能就会被遗忘,这是非常让人揪心的事情。”

    徐松华说,我们的下一代要牢记历史、不忘国耻,连这个都不知道,怎么能够奋发图强、凝聚力量,怎么能够跟我们有同感,所以这个问题确实是我们要认真考虑的。

    他提到,在西班牙,各个社团跟中文学校一起联合,搞了很多活动。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时候,也就是2015年,我们组织了抗战歌曲的比赛,比如‘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等这样的歌曲,我觉得他们唱得就很有精神,他们会了解那个时代的情况。”

    他还提到,我们也利用我们的音乐、我们的舞蹈、我们的歌曲来唤起他们对那段时间的记忆。还有,我们举办图片展览、书画展览,看了以后,会知道中国人民受到了苦难,是那样的艰苦卓绝。我们还通过老侨领的演讲、座谈会,使他们激发对祖籍国深沉的爱。

    杨博耀说,在海外,现在已经形成了第三代、第四代,可能第五代、第六代了,当我们跟他们交流的时候,他们总是说我是马来西亚华人,有些已经没有祖籍国的概念。“在华人社团里,必须要做一些工作,比方说,我们会拍一些短视频、宣传片发布在脸书、TikTok、小红书等平台。”

    “我们还要把他们带到国内来,参加夏令营或者冬令营,当他们参与这些活动回去后,他们其实会有一定的改变,说中国原来这么好。在他们原来的印象中,爷爷曾告诉他们中国当时穷,不知道现在中国已经非常强大了。所以,我们在国外常常都会组织一些回国的团,把中国的故事说好。我们也曾经告诉他们、启发他们,不管你去到哪里,漂流到全世界各地,根还是在中国。”

    余俊武说,艺术作品具有感召力。我们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80周年的时刻,分别在悉尼举办了《因为珍惜和平,我们回首往事》和《和平与未来》大型交响史诗音乐会和二战图片展。从整个的艺术形式到内容,震撼心灵、激发共鸣、凝聚人心。

    林文猛说,我们虽然居住海外,但永远流淌着炎黄子孙的血脉,这是我们的民族血脉;中华民族团结友善、热爱和平、正义担当,这是我们的民族文化。当前国际形势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非常重要,世界的和平与繁荣发展是全球人民的共同福祉。

    文/本报记者 孟亚旭 统筹/刘晓雪

    摄影/本报记者  崔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