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80周年。
80年前,中国军民特别是广大青年通过14年浴血奋战,经受了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在严峻复杂的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
本报推出“淬火青春”特别报道,从青年成长的角度,用大量案例展现青年人在抗日烽火的大熔炉中锻造“烈火真金”的思想轨迹。
思想淬炼
铮铮铁骨战敌寇 血肉之躯筑长城
在中国人民14年的浴血抗战中,广大进步中国青年的“青春光谱”,在民族存亡的最危急关头,迸发出爱国主义的磅礴伟力。
上海龙华烈士陵园中,29岁的茅丽瑛烈士长眠于此,她的生命定格在抗日救亡的征程上。九一八事变后,抗日救亡的呼声震动着茅丽瑛的心灵。她先后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江海关支部组织的华籍职员的进步团体乐文社以及“海关战时服务团”“救亡长征团”等进步组织,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茅丽瑛全身心投入抗日救亡和妇女解放工作中。同年5月,她当选“中国职业妇女俱乐部”主席,领导妇女界抗日救亡活动。也是在这一年,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9年12月12日夜,茅丽瑛遭到日伪特务袭击,倒下时,她手上还紧紧抱着藏有会员名册的手提包。三天后,茅丽瑛不幸牺牲,年仅29岁。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军民特别是广大中国青年,前仆后继赴国难,铮铮铁骨战强敌,血肉之躯筑长城,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战史诗。
政治历练
四万万人齐蹈厉 同心同德一戎衣
在抗战风雨中,无数热血青年紧密团结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大旗之下,最终形成“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的全民族抗战局面。
北京市档案馆“胜利烽火档案史料展”中,有一张1935年12月21日出版的《大众生活》杂志封面照片,照片中正是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四年级学生、一二九运动骨干之一、年仅21岁的陆璀。
她在清华大学读书期间,就开始参加学生运动,宣传抗日思想。在1935年12月16日的游行示威中,陆璀被警察逮捕。当时,美国作家、记者埃德加·斯诺就在现场。他跟踪到警察所,在警察的包围中对陆璀进行了一次特殊的采访,并发出了一条“独家新闻”,以《中国的贞德被捕了》为标题刊登在美国的大报上,让中国人民的抗日呼声从中国传到了海外。1936年9月,陆璀受全国学联派遣,到日内瓦出席首届世界青年大会,并在大会上发言,把中国学生的战斗呼声带到了世界讲坛。
实践锻炼
夏令营磨砺本领 大学生投笔从戎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主题展览上,香山樱桃沟一块镌刻着“保卫华北”四个大字的巨石图片吸引着人们的目光。这块屹立在香山脚下的巨石,正是“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队”)锤炼抗日本领的有力见证。
一二九运动爆发后,中共北平地下党组织和北平学联领导人组成“平津学生南下扩大宣传团”,广泛宣传抗日救国思想。1936年,以宣传团团员为基础的“民先队”在北平师范大学成立。1936年至1937年,“民先队”和北平学联在香山联合举办数次夏令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大中学校的青年学生纷纷来到这里接受集体生活的锻炼。樱桃沟山石上镌刻的“保卫华北”就为参加夏令营的学生所刻。全民族抗战爆发之后,“民先队”队员们深入抗日根据地开展武装斗争,实现了从“拿笔”到“拿枪”的身份转变,锻造与锤炼出一支高质量的干部队伍。就这样,广大青年在一场场战斗实践中磨砺本领,最终真正锻造成为“烈火真金”。
专业训练
好男儿甘洒热血 战云霄令敌胆寒
在抗战这一伟大斗争中,中国青年展现出高度的主观能动性和自觉精神,他们前仆后继,不仅在思想上主动接受锤炼,更在专业技能上刻苦训练,于烽火硝烟中淬炼青春,锻造对抗敌寇的铜墙铁壁。
在抗战爆发初期,中国空军力量薄弱,当时,空军飞行员主要来自杭州笕桥中央航校。为提升学员素质,中央航校聘请了美籍、意大利籍飞行员作为教官,逐步建立起了一套严格的飞行员选拔与培训机制。
入校后,学员们要学习理论知识,之后视情况被分为驱逐组、轰炸组和侦察组,并分别进行专业训练。从飞行学、航行学、飞机构造学、发动机学,到实战训练、无线电通讯等军事技能,他们都要系统学习,并定期考试淘汰。正是在这种严苛的专业训练之下,大量年轻的飞行员冲天参战,并涌现出一大批令敌寇闻风丧胆的空战英雄,如在抗战初期击落过三架以上日机的高志航、乐以琴、李桂丹、刘粹刚等。
·详见05-0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