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北京青年报

你的虚拟对手团里有多少人-北京青年报

日期:08-13
字号:
版面:第A12版:心动时       上一篇    下一篇

    ◎砸贝儿王

    “你理想的工作状态是什么?”

    “在一个人们认为体面的机构,做着科研工作。”

    “人们,这些人是谁?”

    “可能是身边的亲戚朋友。”

    “大概有多少人你估算一下?”

    “可能有三四十人。”

    “所以你在为这三四十个人,规划未来三十年的人生。”

    “对哦……好奇怪……”

    ——来自最近我职业咨询里的一次对话。

    感谢来访者的真诚,在我面前分享了内心的欲望:要人前体面,要他人的羡慕。不过,听得多了,我就会让他们说一说,“人前”的“人”有多少。

    大部分的答案,很少过50个。

    想想真的有趣。50个人,是很多人上学时,差不多一个班级的人数。在那个数字里,你或许会去竞争,去排名。心里想的是,每多一分,每少一分,你就把多少人甩在了身后,或者你被多少人超了过去。那些人是被公开承认和允许的“对手”。他们可能根本不在一个学校,不在一个区,甚至不在一个城市。他们无形却似乎实在。

    但大多数时候,眼前的50个人,是你直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比较对象。

    我在很多咨询里都有听到过,好朋友好闺蜜最后因为成绩,变得生疏与尴尬。无话不谈的二人关系里,却不能允许其中有一个人突飞猛进。那可能被感觉是一种抛弃、背叛、宣战,也常常是自我否定的开端。

    学生时代与成年时代最大的不同是不再有标准。成人的世界充满了不确定,需要主动学习、主动沟通、主动挑战。成人世界,是依靠系统的游戏。但我们从被动比较到主动比较,却早已忘记,那些比较的标准早就没了。

    比较,有时像是一种被反复强化的肌肉记忆,想赢过他人,却不知道在争什么;是善良的,也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并不是爱财之人,但好像钱财充裕又是展示与确信“自己还不差”的重要标准;面对职业规划、人生抉择痛苦迷茫,但自己想要的却总是不如他人的眼光重要——即使那些眼光仅仅存在于想象里。

    这“50个人”,影响了很多人很长一段的人生。直至今日,哪怕已成年成家,还是在构建自己脑中虚拟的“50人对手团”。

    我在咨询对话里,常常会做的一件事,是在聊完一切症结与可能性后,指着那“50个人”给来访者看,并告诉他们,“走吧,我们毕业很多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