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北京青年报

青春助农 双向赋能-北京青年报

日期:08-08
字号:
版面:第A04版:青视觉       上一篇    下一篇

北方工业大学和北京印刷学院的学生们与全国人大代表岳巧云(左二)一起直播卖桃 北京交通大学学生教村民们如何使用智能手机 北方工业大学学生给村里的小朋友上绘画课 北京邮电大学学生在平谷刘家店甜桃王擂台赛上帮助工作人员测量大桃甜度 家庭小农场里的特色农作物和各种香草,让来自北京农学院的学生们大开眼界 来自北京交通大学的同学们帮忙准备喂鹅的饲料 北京农学院学生在峪口镇蔡坨村制作创意咖啡 北方工业大学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的同学们教小朋友体验和操作机器狗 来自中国农业大学植保、园艺和水利专业的学生们向桃农学习种植技术 扫码关注更多精彩

    这个暑假,来自全国46所高校的近千名大学生组成190支队伍,奔赴平谷区各个乡村,深入田间地头参与“知农、务农、助农、兴农、融农”实习实践。

    “我们的专业不一样,我学的是植物保护专业,他们是学园林园艺或者能源与动力工程的,虽然大家学的不一样,但可以互补,合力开展更多实践。”来自中国农业大学的张雨彤和周程程、梁译尺、关伦组成了一支实践小分队。他们7月初就来到平谷区峪口镇兴隆庄村,参加实习实践。

    “我们起初想查一些农林病虫害的问题,实地调查之后才发现真实的农村农业跟我们书本上学的不一样。”张雨彤说,几个同学一开始没有定下实践方向,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后,发现可以发挥年轻人在短视频拍摄、制作方面的优势,帮桃农推广大桃。

    定下方向后,几个人分工协作,忙碌起来。每天一早,他们跟着桃农去果园拍采摘大桃的视频,之后全流程跟拍包装、运输的过程,中间还会动手帮桃农摘桃、除草,每天都忙碌且充实。“实践是最好的学习,这些跟我们父母一样大的农民伯伯和阿姨教了我们很多种桃的知识,希望视频能帮他们的大桃卖得更好。”张雨彤说。

    “千人百村”大学生实习实践活动是平谷区深入链接首都教育资源,加速教育科技人才在乡村振兴一线汇聚融合的工作品牌。2025年是活动连续举办的第三年,已累计吸引全国175家次高校、3200余名学生参与,21个高校院所与平谷区达成战略合作。

    在实践中,“村课”“村耕”“村播”“村晚”等品牌活动增强了学生学农、懂农、务农、爱农情怀;科技小院、“博士农场”为学生实践成果转化搭建了平台。同时,学生们参与的南山艺术季、鱼子山电站美术馆等实践成果,有的已经变成网红打卡地,为当地成功引流。这项实习实践活动已经成为乡村与大学生之间的双向奔赴。

    文/本报记者  赵婷婷

    摄影/本报记者  魏彤

    统筹/郝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