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7000名无名烈士确定安葬地或找到亲属-北京青年报
日期:08-01
昨天,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退役军人工作发展成就。退役军人事务部部长裴金佳介绍,近年已为近7000名烈士确定安葬地或找到亲属。
推动烈士遗骸搜寻
裴金佳介绍,退役军人事务部近年先后制发了关于稳妥开展烈士遗骸搜寻发掘鉴定保护和推进烈士寻亲工作等政策文件,同时成立了烈士遗骸搜寻鉴定中心、组建国家烈士遗骸搜寻队和国家烈士遗骸DNA鉴定实验室,推动烈士遗骸搜寻,开展遗骸DNA信息采集、鉴定等工作。
现在已经采集了迎回的981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和1300多位相关烈士亲属的DNA数据,建立了精细化、动态化的数据库,开通了烈士寻亲政府公共服务平台,同时引导鼓励社会力量依法有序参与寻亲工作,累计为近7000名烈士确定了安葬地或找到亲属,隆重举行了黄公略烈士遗骸安葬仪式,进一步弘扬了英烈精神。
每年开展“清明祭英烈”活动
退役军人事务部思想政治和权益维护司司长陈二伟在回答北京青年报记者提问时介绍,“十四五”期间,迎回了4批265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并进行隆重安葬。推动7000多名英烈事迹进入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进行展陈,以此彰显党和国家对烈士的铭记和崇敬。
围绕重要时间节点,退役军人事务部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缅怀纪念革命先烈,评选公布了第七批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每年开展“清明祭英烈”活动,制作和播出一系列专题节目,并指导各地发挥红色资源优势,在全社会营造崇敬烈士、学习英雄的浓厚氛围。“下一步,我们将抓好新修订《烈士褒扬条例》的贯彻落实,管理保护运用好烈士纪念设施,及时公布第四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和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体名录,讲好抗日英烈、英雄群体的故事,更好凝聚民族奋进力量。”陈二伟说。
成立1100多家关爱帮扶基金
裴金佳介绍,“十四五”时期,退役军人事务部积极探索各种关心帮扶措施办法,不断加强制度建设。按照普惠和优待叠加的原则,出台困难退役军人帮扶援助工作规范,出台加强退役军人司法救助等文件,对困难帮扶援助作出明确规定和要求。比如,在资金保障方面,要求各地要把困难退役军人帮扶资金列入当地的财政预算;在医疗救助方面,对困难退役军人医疗费用负担比较大的,要予以倾斜帮扶。
搭建困难退役军人帮扶信息化服务系统,定期和民政部门比对数据,努力探索“一次申请,多方帮扶”联动帮扶格局。同时,发动社会力量做好困难帮扶工作,已经成立了1100多家关爱帮扶基金,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帮助困难退役军人的良好氛围。
下一步将进一步聚焦经济困难、失能老年困难退役军人的关爱照护,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形成多主体供给、多举措保障、多项目支撑的帮扶援助格局。
文/本报记者 董鑫 统筹/刘晓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