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6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北京青年报

“欧洲战略三角”走向历史性回归-北京青年报

日期:07-25
字号:
版面:第A02版:青评论       上一篇    下一篇

    向长河

    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内,英德国旗并肩而立。德国总理默茨与英国首相斯塔默在此签署《双边友好与合作条约》的场景,仿佛170年前维多利亚女王与德国亲王阿尔伯特联姻的历史回响。这一画面发生在法国总统马克龙结束对英国三天国事访问仅一周之后,标志着英法德三国组成的“欧洲战略三角”正走出英国脱欧后的冰冻期,迎来历史性回归。

    这一被称为“E3”的三边机制始建于2003年,最初旨在协调伊朗核问题立场。但在英国脱欧后逐渐沉寂。如今,随着本月法德领导人相继访英,这个由英法德三国组成的灵活外交平台重拾活力。英国智库查塔姆研究所分析指出:“‘E3’机制正逐步回到欧洲安全事务的核心地带”,日益成为“欧洲安全外交的新支柱”。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伊恩·贝格评价这一系列外交安排显示英国政府正在有意识地推动与欧洲国家关系“正常化”。

    欧洲战略三角的回归并非偶然,而是面对双重威胁的被动觉醒。一方面,俄乌冲突使欧洲安全环境急剧恶化。三国领导人在多次联合声明中将应对俄罗斯威胁列为优先事项,默茨与斯塔默在伦敦会晤时再度强调对乌克兰的支持。另一方面,特朗普重返白宫带来的政策不确定性,迫使欧洲重新评估安全依赖。

    英国民众对美国的信任度已从2024年的53%骤降至2025年的38%。这种不信任转化为明确的政策转向——超过六成英国民众支持与欧盟建立更紧密关系。

    经济现实也支撑三国合作。德、英、法分列世界第三、第六和第七大经济体,2024年三国GDP占全球经济总量10%;军费支出合计2350亿美元,占全球8.6%。三国正将这种体量优势转化为战略合力,以应对“美国优先”下的安全焦虑。

    近期密集外交接触中,三国起码在三个层面取得实质性突破:

    核威慑体系的重构最为瞩目。作为欧洲仅有的两个核大国,英法在马克龙访英期间签署《诺斯伍德宣言》,首次承诺在核心利益受威胁时协调核力量应对,向马克龙倡导的“欧洲核保护伞”迈出关键一步。这一突破直接针对北约核共享机制的不确定性。德国虽无核武,但默茨政府已明确表示愿就通过英法核威慑力强化欧洲防务展开磋商。

    常规防务合作全面深化。英德《双边友好与合作条约》不仅包含“遭遇武装袭击时相互提供军事援助”的承诺,更聚焦联合武器开发。两国延续去年达成的协议,启动射程2000公里远程导弹联合研制项目,预计十年内服役。英国同时宣布参与北约空中核威慑,补足此前仅参加水下核力量合作的短板。军备出口协调机制也在简化,涵盖“拳师犬装甲车”和“台风战斗机”等装备。

    非传统安全与民间纽带同步加强。面对穿越英吉利海峡的移民问题,英德承诺共同打击偷渡网络,德国更立法将“协助非法移民前往英国”定为犯罪,切断走私供应链。条约同时纳入教育文化交流措施:德国对英国学校团体免签,英国则为德国学生提供签证便利,计划年底前开通英德直达列车。这些安排呼应了斯塔默政府“以实用主义为指导”的外交理念,聚焦具体议题合作而非政治怀旧。

    尽管战略三角重焕生机,其未来仍面临三重挑战:

    机制定位模糊性首当其冲。多位学者强调“E3”并非英国重返欧盟的前奏,而是“紧急情况下可启用”的协调机制。舆论普遍认为,英德接近不意味着英国将重返欧洲怀抱。查塔姆研究所分析指出,“E3”机制虽有望成为连接北约与欧盟的桥梁,但“自身无法弥补脱欧造成的欧盟与北约裂痕”。

    成员代表性不足构成第二重挑战。当前“E3”本质上是西欧大国协调机制,缺乏中东欧国家参与。要真正发挥“欧洲安全支柱”作用,必须将波兰等中东欧国家纳入合作框架。这些国家既更接近俄乌冲突的前线,又对法德主导的欧洲防务自主心存疑虑。三角架构如何扩展为更具包容性的多边平台,考验三国政治智慧。

    战略文化差异是深层障碍。英法核合作虽具突破性,但两国对北约态度迥异:英国6月宣布参加依赖美国核武器的北约核任务,法国则坚持核力量独立性,未加入北约核计划小组。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研究员埃洛伊兹·法耶点出关键:“通过与英国合作,法国核战力将部分与北约核共享机制挂钩,便于由英法对北约提供补充”。这种微妙平衡能否在特朗普压力下维持,尚待观察。

    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的廊柱下,默茨将英德条约的签署称为“历史性的一天”。这一评价不仅适用于双边关系,更是对欧洲战略三角回归的精准注脚。在俄乌战火未熄、大西洋波涛汹涌的变局时代,英法德三国正以实用主义为黏合剂,修补英国脱欧后的裂痕。德国选择党崛起带来的政治压力、欧洲各国军费激增引发的经济负担以及对美国安全承诺挥之不去的不信任感,都预示着这条道路充满坎坷。

    无论“E3”机制最终成长为欧洲安全的永久支柱,还是作为危机中的临时锚点,其复苏本身已昭示一个多极欧洲的悄然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