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自贸港封关为开放发展探新路谋新篇-北京青年报
日期:07-24
本报特约评论员
全岛封关运作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标志性工程,是进一步扩大开放的重要举措,具有里程碑意义。从双边到多边,从区域到全球,从共商到共享,中国携手各方共同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共同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步伐从未停歇。从这个意义上说,海南自贸港“12.18”封关运行,既是47年来改革开放进程的历史回响,更是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的时代新章。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王昌林7月23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经党中央批准,海南自贸港封关的具体时间定于2025年12月18日正式启动。“12.18”这个日子,正是47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幕的时间。海南自贸港选择在这一天封关运行,其象征意义不言而喻。在我国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开放的背景下,这一时间上的“巧合”又不止是象征意义那么简单。
1978年12月18日,我们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确立了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开放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中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不仅发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世界”。改革开放的实践启示我们: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海南自贸港选择在“12.18”这一天封关运行,无疑是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对外开放基本国策成功实践的又一次献礼,其重要的象征意义尤其值得咀嚼回味。
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异常复杂严峻,不确定难预料因素明显增多,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受到冲击。要开放还是封闭,要互利共赢还是以邻为壑,在此历史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中国推动更高水平开放的脚步不会停滞!中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脚步不会停滞!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脚步不会停滞!”这些重要论述,向全世界宣示了中国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和推动世界经济繁荣发展的坚定决心、坚强意志和大国担当,回应了国际社会的关切,指明了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的前进方向。
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部署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目标任务是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让海南成为新时代中国改革开放的示范,把海南自由贸易港打造成展示中国风范的靓丽名片。全岛封关运作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标志性工程,是进一步扩大开放的重要举措,具有里程碑意义。封关之后,海南岛全岛将变成一个海关监管特殊区域,实施以“‘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岛内自由”为基本特征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制度。封关不是封岛,而是进一步扩大开放,封关后海南与国际的联系将更加便捷,这对于加快吸引全球优质要素集聚,促进海南自贸港高质量发展,为全国改革开放探路开路,具有重要意义。
确定“12.18”封关运行,既是落实《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明确提出的在2025年年底前适时启动全岛封关运作的务实之举,也是在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单边主义抬头的背景下,打造一个开放程度更高、贸易投资更自由便利区域,促进国内外要素资源高效配置的应时之举。全岛封关运作后,“零关税”商品范围将由目前的1900个税目扩大至约6600个税目,在“一线”进口方向,对全国现有的部分禁止、限制类进口货物作出开放性安排等诸多举措,将进一步向世界展示我国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和信心。
从双边到多边,从区域到全球,从共商到共享,中国携手各方共同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共同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步伐从未停歇。从这个意义上说,海南自贸港“12.18”封关运行,既是47年来改革开放进程的历史回响,更是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的时代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