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跳舞吧 在美术馆里-北京青年报
日期:07-24
展览现场
《刮目相看》 马里内拉·塞纳托雷
布面刺绣 112×200cm 2025
《你是谁?》 马里内拉·塞纳托雷
棉纸上拼贴 279×189cm 2025
◎安仔
展览:诸众集思
展期:2025.6.28-8.13
地点: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第一空间
走进“诸众集思”展厅,就像走进一个充满欢快气氛的节庆场所:纯白的美术馆四壁挂着颜色鲜艳的旗帜和舞蹈动作拼贴作品,展厅中间矗立着三个由金属和LED灯构建的巨大灯光雕塑,高达7米多的雕塑顶端是如太阳般发散光芒的造型,如同一堆篝火点亮了整个空间,四周的作品中是围绕篝火舞蹈的人群,呈现出欢愉、热烈的氛围。这是意大利艺术家马里内拉·塞纳托雷构建的艺术空间。
我们喜爱过节、期盼过节,却很少思考我们为什么需要节日。在重复、线性的日常工作中,节日就是那个“暂停键”,它以季节、文化、民族为标识,将时间划分为不同的段落,让游牧的当代人回归家庭、回归故里,增加民族和国家的认同感。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认为,在集体仪式和欢庆中,个体感受到超越自身的力量,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强化了成员对群体的归属感和依赖。
塞纳托雷深谙此道。她善于用艺术元素营造节庆氛围,并通过“叙事舞蹈学院”项目聚集人群,帮助他们改善身心状况。墙壁上、旗帜上那些舞者们的剪影图像便来自“叙事舞蹈学院”。这是一所免费的游牧式学院,成立于2012年,提供文学、历史、木工、艺术史、手工艺、摄影、数学、戏剧、编舞、电影语言等不限门类的学科。这里没有学费、没有等级,人们依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寻找学科,互助学习并自我训练,成为一种全新的社群理念。这所游牧式学院如今已走遍世界各地,包括中国——2017年,它作为“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的开幕活动之一亮相深圳。
“民众节庆的理念显然是我所有‘照亮建构’(狂欢节、集体仪式等)作品的核心。于我而言,这是完全属于当代的纪念碑——它献给当下的人们,而非那些好战的历史人物(多为白人男性);相反,这些充满能量的装置所赞颂的,是当今共同体的存在。”塞纳托雷如此解释她的理念。不妨理解为她想要凭一己之力在地域冲突、贸易对抗、气候变化的当下,让人们从日常、线性的生活中跳脱,找回情绪的欢愉和生活的意义。
艺术家营造的当代节庆景观中也不乏传统元素,比如名为《明表》的灯光雕塑,灵感来源于她最喜欢的17世纪巴洛克建筑大师弗朗切斯科·博罗米尼,而她的拼贴作品元素则来自威尼斯、西西里、阿尔卑斯等民间节庆装饰。但是,民族的、古典的元素并不能在世界通行,于是塞纳托雷找到了一种全球化的语言——舞蹈。
以艺术家的“照亮建构”为主体,人们围绕雕塑和灯光载歌载舞,地面上印有艺术家设计的舞蹈路线脚印,墙壁上和头上是美丽的景观和舞蹈的身影,旗帜上印有“先舞后想”“世界同好”等口号,在这样的氛围中,人们很轻易地卸掉防备,去掉文化和语言的隔阂,只用身体和动作交流,全身心地去拥抱和平、和谐和愉悦——节庆的意义被日常化了。这也是一种反对艺术被制度化和商品化的创作模式——社会参与式艺术,无论是舞蹈还是其他艺术创作,无需区分专业与业余,这里没有精英,只有平等。
其实,艺术家的行为早已在我国日常化了,去看看广场上载歌载舞的大爷大妈,他们先于艺术家和思考者更早地掌握了快乐之道,他们懂得如何适时地跳出柴米油盐,寻找自己的社群并不断学习。也许,他们才是真正的生活艺术家。
图源/当代唐人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