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难忘三顿饭 到底为啥没吃饱-北京青年报
日期:07-23
◎乔林生
人这一生,一日三餐。活了几十年,吃过的盛筵大席山珍海味全不记得,而青少年时期经历的三顿饭,却久久不能忘怀。
上世纪70年代初,在山沟里苦熬了两三年之后,我和同伴翻越八十里山路,前往县城中学求学。十四五岁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学校食堂的饭菜难得一见油花花,经常饿得前胸贴后背。
县武装部部长的儿子李振平高大帅气,热情友善。他和我虽不在一个班,但我很喜欢和他一块玩。他知道我远离家人形单影只,平时对我多有关照。一次,我俩路过他家门口,他指着我告诉家长:妈妈你做点好吃的,我和同学回家吃晚饭。到了饭点,振平不由分说拽着我去了他家。天热,阿姨将做好的饭菜端出来放在院里的小桌上。主食忘记是米饭还是馒头,副食记得是三四个菜,其中一个肉丝炒蒜苔,一个西瓜皮炒西红柿。我第一次知道西瓜皮削掉表皮还可以炒着吃。阿姨笑着招呼我们两个孩子赶快坐下来吃饭,她则在院墙边和探头的邻居阿姨隔墙聊天。
从没在同学家吃过饭,部长夫人还没动筷子,我想着要给阿姨留够饭菜,只小心翼翼溜边夹自己跟前的少许菜吃,始终没敢大快朵颐。无论如何,这是一顿让我每每想起陪感温暖的美餐。
振平高中毕业,晚我一年参军。从此我俩失去联系几十年。一直到2025年春,我多方打探才和他联系上。通话中提起“西瓜皮炒西红柿”那顿饭,他竟然毫无印象。
当兵期间,我请假下高原陪父亲在省城看病。父亲单位的副职肖叔叔是西安人,他打电话让他爱人龚阿姨邀请我们父子去他家吃顿饭。中午,我俩在西大街那边的小巷里转来转去,找到了肖叔叔家位于小巷深处的平房。
龚阿姨热情好客。又是削水果又是泡龙井茶,早早拌好几个凉菜,包了满满两大盖帘猪肉韭菜馅饺子。我爱吃饺子,对韭菜馅饺子尤甚。阿姨在饺子馅里搁了海鲜,头茬儿韭菜,味道十分鲜美。可我只吃十几二十个饺子,便放下了碗筷。
父亲知道我没吃饱,乘阿姨煮饺子的间隙,明示暗示我接着吃、好好吃。阿姨也一脸诧异地说:你这么大个小伙子,哪能吃那么少几个饺子?赶快再趁热多吃些,阿姨一早上起来包了这么多,下顿吃就不是那个味道了。
我明明没吃饱坚持说吃饱了。当时的心理至今琢磨不透。是担心给阿姨家那个特别洋气漂亮的女儿留下“太能吃”的印象?可她当时还没放学回来呀!估计还是在别人家吃饭抺不开面儿的羞怯心理在作怪,脸皮薄真是害人不浅。
走出小巷很远,父亲还在抱怨我:你这个娃娃,一点也不听大人劝说。我在单位很关照你肖叔叔,吃他家一顿饭算什么?!看你扭扭捏捏,连肚皮都跟着你受委屈。重病在身的父亲老大不高兴,我也有点后悔:何必那么在意自己给别人留下什么印象呢!现在,每当孩子的小伙伴来我家吃饭,毫无顾忌地要求加饭添菜,我就想起年轻时吃的那顿半饱的饺子。
提干那年,我在新闻训练班学习。是个星期天,中学女同学来北京找我,非要带我去她好闺蜜家里玩。我俩到了不久,一桌香气扑鼻的饭菜摆上桌子。有一道菜是红烧肉,看上去色泽鲜艳,香得让人忍不住咽口水。
好闺蜜的父亲时任某部部长。很快,部长回家吃饭。他一身浅灰色中山装,满头银发,不苟言笑,温文儒雅。我第一次见这么高职务的官员,自然十分拘谨。主人盛情邀请两位来客落座,我的女同学毫不客气,我却没有动弹,坐在沙发上翻看杂志。女同学劝,闺蜜劝,部长劝,“在这里可以不讲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我以“吃过饭了”为由,始终没有上桌。
现在回忆,我的表现不是客气而是执拗。人家肯定会想:这个小年轻怎么回事?三请五请不上台面。他们吃饭的过程中,好像谁也没再说一句话。在多少有些尴尬的气氛中,我是听着他们吃完了这顿饭——一顿身体需要、思想却拒绝的好饭。
当时女同学想和我谈恋爱,我并没有心动,是不是不想留下什么囗实?说不大清楚。后来听说,我俩走后,部长的女儿特意打电话提醒女同学:你和那个小伙子肯定没戏,别再浪费感情浪费时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