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成效。
在过去一年中,平均每天约有1.8亿人次跨区域出行、每天运送1.6亿吨货物、每天揽收4.78亿件快递……交通运输部部长刘伟介绍,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和邮政快递网。“十四五”规划确定的17项主要指标中,高速公路建成里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沿海港口重要港区铁路进港率、建制村快递服务通达率、重点领域北斗系统应用率、城市新能源公交车辆占比等6项指标已经于2024年提前完成,高速铁路营业里程、枢纽机场轨道交通接入率等11项指标年底前将全部完成。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建成率超90%
刘伟介绍,五年来,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实现突破性进展,“6轴7廊8通道”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建成率超过90%。
“大通道”加快贯通。加快推进出疆入藏、沿江沿海沿边、西部陆海新通道等战略骨干通道建设,“6轴7廊8通道”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已经基本贯通,连接了全国超过80%的县级行政区,服务全国90%左右的经济和人口总量。
“大网络”基本形成。我国建成了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和邮政快递网。“八纵八横”高铁网已建成投产81.5%,高铁营业里程达4.8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里程的70%以上,覆盖全国97%的50万以上人口城市;33条国家高速公路主线基本贯通,高速公路里程达19.1万公里,覆盖了99%的20万以上人口城市;“四纵四横两网”国家高等级航道已经达标70.4%,港口规模能力多年保持世界第一;航空服务覆盖全国92.6%的地级行政单元、91.2%的人口。
“大枢纽”加快建设。由综合交通枢纽集群、枢纽城市和枢纽港站这“三位一体”构成的国家综合交通枢纽系统持续完善,80%的新建客运枢纽平均换乘距离不超过200米。
当前,我国运输服务更加高效,人员货物高效流动。在过去一年中,平均每天约有1.8亿人次跨区域出行、每天运送1.6亿吨货物、每天揽收4.78亿件快递。轨道交通、常规公交、慢行交通网络融合发展,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约1.1万公里、居世界首位,城市公交运营线路总长度达到175万公里,比“十三五”末分别增加了48.5%、18.3%。
同时,2024年,全社会物流成本节约超过4000亿元,其中交通运输成本降低了约2800亿元。
每天约1亿人次乘坐轨道交通高效通勤
“十四五”以来,人民群众的出行越来越便捷,“说走就走”的旅行成了很多人新的选择。刘伟介绍,交通运输部持续优化服务供给,推动公众出行从“走得了”向“走得好”转变。
旅客出行选择更加多元,高铁、民航是快速出行的首选。2024年,动车组旅客发送量32.72亿人次,占铁路旅客发送量的75.9%,其中京沪高铁、武广高铁发送量都超过了2亿人次;民航日均服务200万人次以上,年旅客吞吐量1000万人次以上的机场已经达到了40个,其中还有5个机场旅客年吞吐量超过5000万人次。
自驾成为跨区域出行的主流方式。平均每天大约有1.3亿人次选择自驾出行,占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的七成以上,全国有约90%的县级行政中心实现30分钟上高速。作为城市内通勤,多元化的公共交通有力保障了群众出行。现在每天约有1亿人次乘坐轨道交通高效通勤,1亿人次乘坐公交穿梭街巷,1亿人次乘坐出租车和网约车“门到门”出行。
“这三个‘1亿人次’是城市交通承载能力和韧性活力的生动体现。”刘伟说。
在出行服务方面,全国80多个枢纽城市、2000多条线路实现空铁联运,枢纽机场轨道接入率达到了81%,北京西站等一批客运枢纽实现了铁路与地铁的安检互认。建制村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客车、半数以上通了公交。开通定制客运线路9000多条,满足了旅游、通勤、商务出行等个性化需求。完成了1.3万个公交站台的适老化改造,5000余座地铁车站可无障碍进出站、上下车。
累计建成充电停车位6.2万个,服务区充电桩覆盖率达到了98.4%,有效缓解“里程焦虑”,高速公路日均通行的新能源车占比已经提高到20%左右。针对易拥堵的路段,节假日实行“一段一策”的疏堵保畅措施,高峰时保障了单日7000万次以上的车辆通行,相当于日常通行量的2倍。
快递业务量年均增长20%左右
国家邮政局局长赵冲久在发布会上介绍,中国快递业务量连续11年位居世界第一,目前平均每天揽收快件量超过5亿件,庞大的业务量背后是高效的资源配置,相当于现在每一秒都有近6000个快递进入寄递渠道,通过寄递网络在国内外流动。
“十四五”期间,邮政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更加突出。2020年,邮政业业务收入1.1万亿元,到2024年实现1.7万亿元,年均增长11.3%。其中,快递的业务量从2020年的830亿件左右,增长到2024年的1750亿件,年均增长20%左右。
收快递已经成为人民重要的生活方式。当前,国内快递服务时效性、服务质量、性价比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目前AI大模型助力企业从仓储管理到末端配送,全链路推进智能化的升级变革;“无人”技术在仓储、运输和派送环节大显身手,通过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了快递服务的效率和服务水平,实现了快递最高日揽收量7.29亿件。
当前,国内快递服务时效性、服务质量、性价比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经营主体持续壮大,转型升级的能力在持续提升。“十四五”期间,行业有8家上市公司,其中两家入围全球500强。航空快递运能不断增强,铁路运快递已经常态化,无人机低空物流网络的建设在持续加强。邮政部门注重服务实体经济,不断深化与现代农业、先进制造的协同发展,通过嵌入供应链、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实现了物流要素与经济要素的协同融合。
邮政快递的规模经济效应持续放大,对产业和区域经济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成为促消费、扩内需、稳增长的重要支撑。快递有力地服务电商直播等线上新型消费,2024年支撑网上零售额超过13万亿元。
文/本报记者 董鑫 统筹/刘晓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