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法制日报

富县检察守护传承红色文化根脉

日期:09-28
字号:
版面:03       上一篇    下一篇

□ 本报记者   孙立昊洋 马金顺
□ 本报通讯员 赵忠韬
  
  陕西省富县,古称鄜州,位于陕西北部,延安市南部,直罗镇战役、榆林桥战役发生于此,红色资源丰富。但富县属渭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地带,地域辽阔,大多革命遗迹散落民间,线索难觅。
  近年来,富县人民检察院立足公益诉讼检察职能,通过摸清“家底”、协同联动,聚力传承发展,用严谨的法治思维和温暖的为民情怀,为散落在鄜州大地上的红色印记筑起坚实防线,让红色资源“活起来”“亮起来”。
  为摸清革命文物、遗址“家底”,富县检察院建立了红色线索征集机制,发布公告、发动群众,还与县作家协会、书法协会、摄影家协会等民间团体建立联系,同时还在各乡镇设立线索征集点,面向社会征集线索。
  借着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的“东风”,富县检察院组建起一支由检察官、文史专家组成的“红色文物寻访队”,每到一处便吸收熟悉当地情况的乡镇干部加入。他们走村入户,上山下沟,认真寻访每一处革命足迹。
  除了“人寻”,富县检察院还运用无人机对旧址遗址进行拍摄巡查,利用“益心为公”志愿者检察云平台提供线索,邀请文物专家为办理的案件提供专业指导意见,运用大数据模型比对发现线索,全方位、立体式寻访让文物全景展现。
  自陕西省人民检察院开展“寻访革命旧址 保护革命文物 传承革命精神”专项活动以来,富县检察院共寻访革命旧址22处,发出诉前检察建议11份,督促行政机关先后对3处革命旧址完成修复,并推动政府职能部门对红色资源进行了集中保护,确保了革命文物风貌的完整性和红色文化的延续性。其中,该院办理的“督促保护党家湾毛泽东旧居行政公益诉讼案”入选最高人民检察院长征文化保护典型案例,“督促保护散葬烈士墓行政公益诉讼案”入选最高检千案展示,与洛川县人民检察院联合办理的“督促保护洛川会议纪念馆行政公益诉讼案”被省检察院评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公益诉讼典型案例”。
  文化资源保护从来不是一家之事。为此,富县检察院牵头搭建起“检察院主导、多部门联动、全社会参与”的协作平台,把各方力量拧成一股绳,形成保护合力。
  “保护不是给文化资源套枷锁,而是要让它走进人们的视野,成为能触摸、能感知的精神力量。”富县检察院党组成员、检委会专职委员高军认为,检察机关通过履行行政公益诉讼职能,不仅要保护好文物遗址的“形”,更要传承好文化遗产的“神”。
  文物古迹怎么让年轻人看得懂、受教育?富县检察院通过将革命故事刻在黑陶上,即“红色+非遗”的方式实现“非遗”产品走进千家万户,让红色文化深入人心。
  除此之外,富县检察院检察官还建议,在榆林桥战役遗址建设“沉浸式体验馆”,让游客戴上VR眼镜,就能“穿越”到1935年的革命战场,跟着红军战士一起冲锋陷阵;在三五八旅旧址,通过复原的战士们的宿舍、伙房,游客可以尝试纺线织布,学唱革命歌曲,亲身体验“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传承弘扬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
  为让“寻访、保护、传承”成为日常,富县检察院以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制度机制作保障。例如,吸纳一批有志之士作为检察机关文物保护监督员,配合开展文化资源保护工作;与相关机关单位建立会商交流、数据共享、协作配合工作机制,唱响“保护文化遗产 传承中华文明”的主旋律。
  富县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潘振洲表示:“用法治力量守护好、传承好红色文化根脉,是我们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也是对历史最好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