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群众在海南省文昌市综治中心办理业务。 文昌市综治中心供图 |
|
□ 本报记者 邢东伟 翟小功 “我的父亲在锦山镇一家建材厂打工,上周干活时突感身体不适,送到医院就去世了,我们和建材厂就赔偿问题一直没谈拢。”8月18日,小陈携家人从重庆老家赶到海南省文昌市综治中心求助。 仅用15分钟,他的诉求便被分流至文昌市司法局、市人社局和锦山镇综治中心——这里没有“踢皮球”,只有“一站式”解决方案。“没想到这么快就有人跟进!”走出综治中心,小陈感慨道。三天后,在综治中心工作人员的调解下,当事双方就赔偿金额达成一致,并签订了调解协议书。 这是文昌市充分发挥综治中心实战实效作用、筑牢基层平安防线的生动缩影。文昌市作为航天之城,魅力侨乡,在加速推进文昌国际航天城建设背景下,传统“分散式”治理模式难以应对多元风险,社会治理现代化成为题中要义。 “我们以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为契机,立足本地实际,创新推出‘一核两翼’工作法,打造基层善治文昌样板。”文昌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凌华告诉《法治日报》记者,文昌以各级综治中心为“核心枢纽”,以基层网格精细化治理、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为“左右两翼”,构建平安建设前沿阵地。 打造“大脑中枢” 今年5月初,六旬老人吴大爷来到文昌市综治中心,称自己迟迟未领到儿子去世后的抚恤金。此时,在窗口值班的工作人员李振宇接待了吴大爷。 看到吴大爷情绪激动,他耐心安抚吴大爷的情绪,并在文昌市综治中心联合公安、居委会负责人等第一时间核查。公安部门查询得知,抚恤金打到了吴大爷女儿账户上,这才打消了吴大爷的顾虑。 “要是以前碰到这类事情,我们要帮助群众跑上跑下,得联系好多部门才能解决。”文昌市综治中心主任蒙绪超说,如今,综治中心有了各个部门入驻,帮助群众解决问题便捷又高效。 在文昌市综治中心一楼群众接待大厅,综合受理、仲裁、行政调解、警务服务、诉讼服务等窗口依次排开。该中心面积约1278平方米,设置“一厅一庭三区六中心”,即群众接待大厅、共享法庭、矛调服务区、公共法律服务区、信访服务区及综治、公共法律服务、信访服务、网格服务管理、矛盾纠纷信息、指挥调度六中心,并配备10个调解室。 记者注意到,文昌市综治中心按照“集中办公+协同联动”形式,组织法院、公安等6家责任单位常驻,11家单位轮驻,其他涉事单位随驻或邀驻,全面承担社会风险研判、矛盾纠纷“一站式”多元调处等职能,让群众“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 “我们把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作为基层治理基础性工程、平安建设重要抓手,有序推动综治中心全覆盖建设、实体化运作、规范化运行,实现群众诉求‘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化解’。”文昌市委政法委副书记韩庆表示,综治中心是基层治理“中枢大脑”,通过完善职能统筹、权责明晰、高效运转的“首办负责、即接即办、分流转办、跟踪督办”运行机制。在这里,群众每一个诉求都能实行闭环管理。 2025年以来,文昌市各级综治中心接待群众1613人次,受理矛盾纠纷387件,88.2%的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激活“神经末梢” 今年8月15日,文昌市会文镇阳光村委会的村民张某与黄某,因路边的8棵椰子树归属问题发生争执,两人吵得不可开交。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网格员在村里走访后发现,立即上报会文镇综治中心,综治中心协调村“两委”干部、热心村民等与网格员一起参与调解。经劝解,两人很快达成一致意见,3棵椰子树分给张某,其他归黄某所有。 “网格虽小,却承载着民生百态。针对辖区经常发生的矛盾纠纷,我们充分发挥网格员‘前哨’作用,把服务落实到网格,把矛盾化解在萌芽。”会文镇党委副书记、政法委员龙登亮说。 作为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网格员既是“民情收集员”,又是“矛盾调解员”。文昌市、镇综治中心深化网格化服务管理,织密全市270个网格,5717个微网格,配备专职网格员387名,网格长(网格队长)80名,兼职网格员1963名。 5月6日,文城镇综治中心接到星火村委会某村村民祝某来访,反映其位于星火村委会某村的房屋周边土地,与同村村民陈某存在使用权属争议。 接到反映后,文城镇综治中心统筹协调各方力量迅速行动,组织网格员、村“两委”干部等前往现场。网格员在调查核实土地现状基础上,阐明法律法规,明确土地界线范围,得到了双方当事人的认可。 据了解,各镇综治中心完善“1+3+N”专、兼职网格治理团队力量配置,“1”即1名网格长,“3”即1名专职网格员、1名兼职网格员、1名包联干部,“N”即网格内基层党员、志愿者等,会同市委组织部、市委社会工作部健全党员联系网格制度,做到“群众需求在网格发现、资源在网格整合、问题在网格解决”。 共铸“安全金盾” 8月26日,长征八号甲运载火箭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一号工位成功发射。火箭升空之际,文昌市、东郊镇综治中心依托科技手段与群防群治力量,对重点区域全程全域守护。 龙楼镇是我国首个滨海开放航天发射场所在地,东郊镇是我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所在地。作为航天发射基地和热门旅游目的地,文昌的社会治理面临特殊考验:重大活动安保要求高、旅游旺季人流密集、突发事件风险点多。 为此,文昌市综治中心始终将“立体化防控”作为平安建设关键抓手,构建了“市级统筹、部门联动、群防群治”立体化防控体系,依托文昌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息化平台,对发射场周边及重点区域实时监控和智能预警,织密织牢全时空、多层次、智能化防控网络,有效提高预警预测和快速反应能力。通过综治平台录入人口数据46.78万条、房屋数据15.94万条、重点人群信息2588人,上报并办结事件281件,有效预防和减少了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据了解,市、镇两级综治中心制定火箭发射、旅游高峰等应急响应预案,组建“铜鼓义警”等群防群治力量,协调公安、镇政府等参与巡逻值守、秩序维护、交通疏导、矛盾化解。聚焦景区、学校、医院、商圈、交通枢纽等重点部位,强化物防、技防、人防设施,为航天发射任务做好保障工作。 此外,这里的“立体化防控”不仅是重大节点的严防死守,更是日常的绵绵用力。龙楼镇构建“两所一庭一中心”(派出所、司法所、法庭、综治中心)联动机制,在司法所设置法律援助、人民调解、信访、综治“四合一”窗口,配备网格员,开展矛盾纠纷和风险隐患排查化解,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从“一站式”多元解纷到网格精细化治理,从保障航天发射任务到日常平安有序,文昌市通过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探索出一条符合自贸港建设和航天使命需要的基层治理新路径。文昌市将持续有序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战化运行,打造更高水平平安文昌,为文昌国际航天城建设保驾护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