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法制日报

乐平众埠镇“三调联动”激发基层治理新活力

日期:09-09
字号:
版面:11       上一篇    下一篇

□ 本报记者   黄  辉
□ 本报通讯员 刘存文 程春山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江西省乐平市众埠镇一处处文化广场和一座座小公园渐渐热闹起来,休闲的居民三五成群,或吹拉弹唱,或谈笑风生,或散步健身……“乡村的生活环境越来越美,社会治安越来越好,感觉很安全、很舒心。”说起平安建设,群众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近年来,众埠镇畅通问需“毛细血管”,运用“三调联动”机制守护平安,在发现矛盾、调处纠纷上“双向发力”,让基层治理激发新活力,呈现新气象。
指尖上解纷让“大家评理”
  众埠镇南山村的孙老汉最近有点窝火。眼瞅着该给自家稻田灌水了,上游的方家却悄悄筑了坝,水流全给截走了。他怒气冲冲地找上门理论,两人在田埂上吵得不可开交。旁边路过的村民见状,掏出手机拍下视频,顺手发到“南山村村民微信群”里。
  “老孙老方,为一点水争吵不值当哈!村干部马上到!”群里立刻有人劝和。果然,没一会儿,包村干部和农民互助协会的老党员朱银根就赶到现场。
  “水是大家的,按老规矩,平分放水!老方,你堵水不对,得给老孙道个歉。”朱银根几句话,点中了要害。方老汉想想也是,痛快地道了歉,两人合力扒开水坝,水流汩汩而下,滋润了田地,也浇灭了心火。
  “还是微信群管用!手机一拍,微信一发,大家来评理,干部来解决,公道!”孙老汉咧嘴笑了。
  这个热闹的“南山村村民微信群”,成了乡亲们离不开的“解忧杂货铺”。谁家建房占地起了纷争,或兄弟俩争祖宅闹了别扭,只要群里一“喊”,农民互助协会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们,连同驻村干部、片警,总能第一时间“接单”。从发现苗头到调解成功,过程、结果都在群里“晒”出来,接受全村监督,公平公正,老百姓心里亮堂。
“三调联动”化矛盾于萌芽
  众埠镇的平安,离不开一支无处不在的“三调联动”队伍。
  在镇综治中心的大屏上,来自37个村组上百个网格的纠纷信息实时跳动,镇村组、司法所、法庭等部门工作人员“严阵以待”,及时捕获纠纷苗头。一旦“警报”拉响,立刻视情启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机制,让纠纷矛盾化解于萌芽。
  村民陈某曾是镇里的“老信访户”,总觉得村干部“有问题”,心里疙瘩解不开。镇里没回避,专门为他开了场“阳光听证会”。司法所讲法理,信访办讲政策,村里老支书讲人情,并协调帮助他解决实际生活困难。听着听着,这位倔强的汉子眼泪掉了下来,“没想到大家这么上心,为我这点事费这么大劲……我不告了!”心结解了,信访停了。
  众埠镇公安派出所创新“1+2+3”警调联动:1名民警牵头,双方当事人到场,再请3名专业调解员“会诊”——这套“组合拳”让98%的涉警矛盾纠纷就地化解。同时,派出所组建众乐、德武、星火三支“义警队”,44名队员既是巡逻防控的“平安哨”,也是反诈、禁毒、防溺水的“宣传员”,更是遏制高价彩礼、化解邻里纠纷的“润滑剂”。
“红色义警”专解“家务事”
  今年年初,众埠派出所旁边多了一个特别的“红色义警”调解工作室,其职责十分明确:专接派出所“转”过来的那些剪不断、理还乱的“家务事”。
  前不久,年届七旬的胡大爷就遇到一件难堪事。经人介绍,他和程大妈“试着”一起生活,没几天就因合不来分了手。可胡大爷送出去的钱,程大妈坚决不退。“送出去哪有要回来的道理?”两人僵持不下,眼看事情要闹大,派出所一个电话,“红色义警”调解员胡美娥立刻上门调解。
  胡美娥干了26年村支书,最懂人情世故和家长里短。“老哥哥,送钱是情分,但过日子讲个你情我愿,现在过不下去,钱的事我再找女方商量一下,别伤了和气又伤身……”胡美娥两头跑,两头劝,既讲民法典中关于赠与的规定,也讲乡里乡亲的情面。几番入情入理的沟通,程大妈也松了口,同意退回大部分钱款。
  “多亏了‘红色义警’调解员,要不然我这老脸往哪搁,钱也打了水漂!”胡大爷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
  据了解,“红色义警”工作室自今年成立以来,像这样的“家务事”已调解60余起,调解成功率达96%。“生活中的很多矛盾纠纷,其根子就在‘气不顺’,只要把法理掰开揉碎讲清楚,把情理说到人心坎上,气就顺了,疙瘩自然就解开了。”胡美娥说。
  从指尖上的微信群到群众身边的“红色义警”,从“1+2+3”警调联动到“三调联动”,众埠镇正用心、用情、用法织就一张密实的基层平安网,让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安心、越过越暖心。